后来,白修德在六十、七十年代又以撰写《美国总统的诞生》系列著作而闻名于世,但从记者职业来说,中国却是他最初崭露头角的地方。作为《时代》周刊的特派记者,他在这里工作了将近八年,他成了中国抗战、特别是重庆时期中国历史的重要目击者、记录者。尤其令人称道的是,1942年到1943年,久旱无雨的河南发生了罕见的“中原大饥荒”,造成五百万人死亡,惨绝人寰,举世震惊。在这次大饥荒中,白修德在促使远在重庆的国民政府最终采取果断措施、拯救无数生灵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白修德与美籍华人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关系密切。可以说,继斯诺之后,白修德是又一位与中国关系密切、有着重要影响的美国记者。 评价:著名的保守派作家William F. Buckley, Jr.,为白修德在 National Review 上写了一篇讣告.他称白修德“将杰出的头脑、艺术家的才干和巨大的好奇心结合在一起,是一种完美的健康、对人类真诚的关爱”。他称赞白修德“彻底革新了政治报道的艺术”。但是他批评白修德在记者生涯中犯了一个严重的战略性错误:“如同许多讨厌蒋中正的人一样,他反对的是蒋奇迹般的社会和政治权力。他对革命者理想的估价过高,而低估了他们极权主义虐待狂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