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著名创作歌手张雨生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2859
本馆由[ jk ]创建于2010年01月05日

没有张雨生的八年

发布时间:2010-10-14 17:40:45      发布人: jk

到现在,弹指八年。没有张雨生的八年,华语乐坛一路走来,有悲有喜。尽管没有了雨生,流行音乐不会停滞,但这七年,的确还没有出现什么新的歌手与音乐人有着雨生对音乐的独特理解,以及他无人匹敌的中性嗓音。

1997年11月12日,张雨生离开了这个世界。

10月发表的个人专辑《口是心非》是张雨生最成熟的作品,也是他音乐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场战役。专辑推出仅仅四天,一场意外让张雨生在歌手、制作人、戏剧音乐总监各个不同的舞台上,被迫宣告谢幕。他走时,年仅31岁。

到现在,弹指八年。没有张雨生的八年,华语乐坛一路走来,有悲有喜。尽管没有了雨生,流行音乐不会停滞,但这七年,的确还没有出现什么新的歌手与音乐人有着雨生对音乐的独特理解,以及他无人匹敌的中性嗓音。

最近这阵子,我一直在很多有关雨生的论坛里沉浸着,历历悉数这八年。

这八年,雨生所属的丰华唱片,分别在1998年与2003年推出了纪念雨生的专辑《想念雨生》与《雨生欢喜城》以及有特殊意义的DOMO唱片;

这八年,雨生的歌迷不减反增,尤其是一些上世纪80年代后期出生的歌迷义无返顾地加入支持雨生音乐的行列;

这八年,随着年轻的增长,尽管我对雨生的音乐的理解越来越变得理性超过感性,但热情未减;

这次,界于手头有大量的雨生的早期海报、剪报等文图资料,我想了很多次的文字纪念形式,却又被我一一推翻。

七十年代出生、而且现在依然活跃的内地文娱记者,由于雨生的早逝,大部分与雨生接触不会太多,有过采访或观看他演出的更是微乎其微,但这一代的人是几乎可以算是比较全面感知雨生的一代人。我作为其中之一,查阅了大量的雨生生前的电台录音采访资料,包括他在《口是心非》专辑推出讲述有关专辑的内容的录音,他讲述的自己人生观、婚姻观……力图整理出一段采访,但是我没有那么做,即便这类内容以一种新的形式公开,对于歌迷又有什么十足的意义呢?我深深知道,表达对歌者的怀念,最好的还是去聆听他的音乐,感知他的创作内涵。

偶像的怪现象

1992初,张雨生入伍归来不久,在内地的宣传与推广只能说差强人意。尽管《大海》与《

一天到晚游泳的鱼》两张专辑反响也还不错,但与当时在

香港走红四大天王铺天盖地来比,显出更不完整的艺人打造模式,即便歌曲唱响,但歌迷对艺人的追逐程度不成正比(直到今天《大海》KTV里的点唱排行榜上依然高居不下,但很多对此津津乐唱者对张雨生的了解也仅仅停留在会唱几首歌的层面上)。一则张雨生内心深处对音乐的理解与公司的企划策略经常存在着很大差距,二来在飞碟唱片后期,对本公司艺人的打理,也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张雨生一直被飞碟唱片公司定义为偶像歌手,但是他这个偶像与一般的偶像歌手,有着太多的不同。且先不言他的一些专辑被归类成另类的创作专辑,销量一落千丈,就是在他当红的专辑《想念我》里也有与专辑整体企划极不协调的作品《他们》。在内地,我们很难见到一张张雨生个人演出的录音与录影,甚至在很长的时间里见不到他来内地的身影。即便在《大海》刚刚被推出,叫好声连连的情况下,张雨生几乎鲜有绯闻,以至于直到他过逝,所谓工作上的伙伴女朋友黄小姐,是否就是他与大家所说的小玲,再探知也没有了意义。更为奇怪的时,KTV里张雨生的歌不多,仅仅十几首而已,储备几乎必有的、张雨生与

陶晶莹合唱的三首歌之一的《你是我真心的执着》,几乎很少有有人可以来之能唱、唱之能胜。

十年前,正是张雨生的一个事业低谷,专辑销量难以为继《大海》的数量,他也想通过出国学习音乐的来沉淀自己。一次节目中,二十大几的张雨生面对观众说,“总不能日后三十多岁的人了,还在电视里打歌、玩游戏吧!”不知道简单的一句“不能电视里打歌、玩游戏”是脱口而出的不屑,还是深思熟虑后的不平凡。在1995年出版《还是朋友》专辑后,张雨生以幕后制作人的身份与状态向前走,恰如其分地兑现了这句看似随意的诺言。

留下太多的未知

大家对雨生的怀念雨生远远不在于歌坛是否损失了一个歌者,在他的创作的颠峰时期骤然离去,留下太多的未知。1997年在台湾是R&B乍暖还寒的时代,小虫等音乐人已经开始探索这个音乐类型,却又远不如现在的跟风,仿佛新歌手不唱点R&B就不好使。

有人说,生前的雨生已经够惊世骇俗的了,他的思想往往最直接的反映在他所钟爱的音乐里,无疑的,他的歌词不同流行音乐的风格与模式,雨生的音乐更普遍化,不是流行面而是广泛度,其中蕴涵了很多的哲理,也许是他的意识形态或是更原始的对一切的看法。如果雨生还在,乐坛会不会是另一段风景?

猜想,生前几乎不涉足R&B雨生,在这个年代也会拿出他的新鲜玩意,给人新的惊喜。对比张雨生的音乐路,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几乎凭借一人之力和商业音乐较量了十年的雨生已经成为流行音乐的一座航标,他的很多音乐的尝试把唱片变成了包括业在内的歌迷向张雨生表达敬意的舞台,这与他对流行音乐的深刻理解和对此作出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当红时雨生曾说很想念和“MetalKids”乐队演出的日子,没有什么目的,只是唱着我们想唱的歌曲,那种“不管别人接受不接受”的表演方式,实在过瘾。年轻音乐人做音乐难免会遇到挫折,其实年轻音乐人应该来了解一下张雨生的音乐路,尽管对他来说这是一个开头。在张雨生挥手告别的瞬间,也许年轻音乐人会从他身上领悟到对音乐创作的全新认识和更强烈的求变信念。

我不必也没有高抬雨生。他和他的音乐也没有到达一个非常成熟的程度,但他对流行音乐的积极探索精神和严谨认真的态度的确值得大家敬仰。某种意义上说,张雨生是个悲剧人物,不是因为他的寿命只有31岁,而是从艺将近十年都没有改变大部分人对他最初商业包装时定位的形象和印象。

当然,雨生的生命也是完整的,可是,我们还是想看到他白发苍苍的样子

来源于:雅虎论坛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