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美琴被评为“中国好人”
付美琴,女,1975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樟树市看守所副指导员。
她先后4次荣获三等功,5次被樟树市公安局评为先进工作者;荣获全省“优秀共产党员”“最美基层民警”“优秀抗疫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樟树市公安局“十佳民警”、樟树市“最美樟树人”荣誉称号,宜春市公安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宜春市“全市岗位学雷锋标兵”、“宜春市最美抗疫家庭”荣誉称号。
2018年,被宜春市公安局监管支队评为“岗位之星”。
2021年3月被评为“中国好人”。
在樟树市看守所,付美琴不只是一个人名,她已然是敬业奉献的标杆,是勇担使命的典范。多年来,她一边与癌症抗争,一边忘我地工作,以始终不变的初心,以坚不可摧的意志,书写了新时代人民警察忠诚履职的壮丽诗篇,被誉为高墙内最美的“警医卫”。
“战士”的情怀
高墙内的工作是寂寞的,有时是危险的。
2011年,付美琴通过考试,从基层卫生院进入樟树市公安局,成为看守所的一名狱警。凭着在基层卫生院临床岗位近十年的经历,加上平时刻苦钻研,在狱警岗位上,付美琴的临床经验得到充分体现,监所在押人员平时有个头疼脑热,她总能应付自如。有时候,一些服务对象生病用药,她能够精准开方,让患者和家属心里倍感温暖,“付姐”的称呼很快在监所叫开。
付美琴是一个重度病人。从2013年查出患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以来,她经历了手术和无数次的化疗。她每天的工作,几乎是在与治疗相交织的过程中进行的。忍受着巨大的病痛工作,是一种怎样的状态?
“工作状态下,很难看出她是一个身患绝症的人。”
“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她就忘记了自己是一个特殊的病人。”
看守所的领导、同事如是说。
庚子年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其时,付美琴发现肿瘤标记物超出正常一百多,准备春节过后去上海复诊。为了不影响同事调休,她主动要求安排到春节期间值班。在即将到换班日的时候,付美琴毅然决定继续坚守岗位。她主动请缨:“我在这里工作时间长,业务更熟悉,决不能离开岗位!”
所领导有些难以决断。付美琴的病情在恶化,抓紧治疗刻不容缓。一线抗疫,工作量大,付美琴的身体吃得消吗?
“监区就是我的战场,我是一名战士,关键时刻,我不能放弃战斗!”付美琴态度坚决。
所领导不得已同意了她的请求。从腊月24到岗,一直到2月24日撤出来,付美琴在高墙内抗疫一线整整坚持了一个多月。期间,她忍受着癌细胞转移、扩散带来的巨大疼痛,全身心投入到巡诊、检测、宣传、防护工作中。当时,受疫情影响,司法部门暂停来所接人,市区不少路段禁行,公交车和出租车停运。为确保在所服刑人员刑满后有人接、能回家、不感染、保安全,付美琴想方设法联系、对接。对外省籍刑满释放人员,她甚至代买车票、亲自护送进站。期间,10名刑满释放人员安全回家。
但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的“付姐”,必须每天2次服用化疗药物,抑制和减少病魔的折磨和摧残。化疗药物给她带来很大的副作用,致使她洁白的双手变成了黑色。但她庆幸,她坚守的这道防线没有被攻破。
见面之后,作为医生的丈夫、樟树市二医院副院长廖春雷心痛地说:“你这哪是在工作,是在拼命呀!”
付美琴笑着安慰丈夫:“没事,我挺过来了。”此刻,她是幸福的,满足的。
“勇士”的坚强
随着癌细胞的转移、扩散,生命的警钟一次比一次敲得急。
“没事,我能坚持住。不工作,我才真的难受。”这样的话,付美琴说了无数次。
说这话的勇气,来自她特殊的精神品质:坚强。
樟树市看守所日关押量达200人,高峰期有400多人,其中很多人患有各种慢性病。除了例行巡护,她每天都要给这些人发药、检查,还要对一些特殊身体状况的人员进行重点治疗,工作量可想而知。
在关押人员中,每每会有20-30人患有各种慢性病,付美琴每天都要给这些人发药,检查身体。此外,在押人员中,常常会有一些特殊身体状况的人员。2018年,樟树经楼一涉黑案中,关押了多名60岁以上患有高血压、中风的人员,付美琴需要对这些人员进行点对点的重点治疗。
2018年,樟树市公安局以涉黑罪名对龙桑暴力传销案件(该案2019年以恶势力犯罪集团性质进行了宣判)进行了侦办,看守所关押了100多名传销人员。这些人长期多人集中居住在狭小的空间,卫生条件不好,不少人患上了疥疮等具有传染性的皮肤病,给看守所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付美琴没有退缩,她积极开展有效治疗,亲自帮助活动不便的在押人员涂药,很多人员病情明显好转,抑制了疾病的传播,确保了监区医疗安全。
一边要随时应对监区突发的情况,确保服务对象的身心健康;一边要艰难应付自身病情的恶化,忍受病魔的轮番折磨。付美琴的每一天都在搏击。
原樟树市看守所所长杨兴昌说,付美琴虽然是一名患病的狱医,却是一名“钢铁战士”,她顽强的意志让人十分钦佩。在所里,付美琴负责的工作除了日常的监区医疗卫生工作,还有内勤、党务工作。内勤是所里的“半个家”,工作繁琐、繁重。诸如关押对象的材料统计、上报,投劳人员的“三书一表”(起诉书、判决书、执行通知书、体检表),付美琴都是独立完成,不能有丝毫的差错,收集、整理、审核,劳心劳力。付美琴还要负责监所生活品的日常采购、后勤管理。“这项工作更要花精力,而付美琴需要积攒的就是精力。这些年来,她受病魔的折磨消耗了太多的精力,我们看着都心痛!”杨兴昌说。
从2013年查出罹患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到2015年癌细胞转移到腹腔淋巴结,2017年转移到肺部,2019年转移到气管后壁,2020年转移到左上肺和纵隔淋巴结,8年来,治疗、转移,又治疗、又转移,再治疗,她这样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一次又一次在生与死之间进行选择。2017年,付美琴在上海仁济医院住院治疗时,该院放疗科主任就曾对她说:“你能活到现在,是一个生命的奇迹!”
现在,三年过去了,这个奇迹仍在延伸。因为一份坚强,更因为一份坚守!
2017年,随着癌细胞转移到肺部,付美琴的左下肺全部切除。去年10月份开始,付美琴一直边工作边做化疗,每两个星期做一次。
“现在,她每天休息时都要用枕头压住肿瘤病变的地方,减轻疼痛感。”廖春雷说。
今年3月初,付美琴的病情加重,再赴上海治疗。躺在病床上的她,时不时打电话来询问所里的情况,指导同事付法舜做好监区疫情防控和服务对象的医疗保障工作。
“她是一个病人,可在监所从来不会表现出病人的样子,是一个内心特别强大的好大姐。”付法舜感慨地说。
“护士”的担当
付美琴珍藏着一封手写的感谢信。写信的是一名已经获准保释的人员,写信的日期是2019年8月1日。
当年5月17日,曾某被关押到樟树市看守所。收监时,曾某已患癌症多年。送到樟树市看守所时,所领导和付美琴顶着压力,冒着风险收监。开始一段时间,曾某脾气暴躁,既不配合公安部门调查,又不配合监所治疗,而且情绪极不稳定,甚至还表现出轻生的倾向。
付美琴深知,治疗曾某身体上的病,可以找到有效的药物;治疗他心理上的病,却很难找到有效的方法。她静下心来,从安抚情绪入手,再根据曾某的病情制订治疗方案。一些监所没有的药物,她就联系曾某家属在外购买,尽最大努力满足治疗所需。生活上,根据曾某的身体状况,每天早餐给他安排水蒸蛋,中午安排营养餐、水果,及时补充能量。每次病情加重时,付美琴都亲自带他到医院治疗,守在身边,安抚他的情绪。一段时间后,曾某态度变了,既主动配合调查,又按照付美琴的方法接受治疗。获准保释后,曾某心怀感恩,给付美琴写来感谢信。
2017年5月的一天,付美琴在日常巡所时,发现一名在押人员变得爱睡觉、不讲话。职业的直觉告诉她,此人身体有情况,于是当即送往医院检查。检查结果让监所干部心头一愣:亚急性膜下血肿,需立即手术。一条生命得到及时挽救,一场意外事故得到及时控制,监所领导感慨:幸亏付美琴高度负责,要不后果不堪设想。
樟树市公安局获悉此事后,专门通报嘉奖了付美琴,该在押人员家属还专门写来感谢信。
偌大一个看守所,狱医仅两名。付美琴常常感到“压力山大”。同事付法舜,2017年来到监所这个岗位,是学徒性质的年轻人。为了保护监所在押人员的身心安全,付美琴没少手把手教这个徒弟。
付法舜说起一件事。去年5月间,有一名省厅督办的关押人员送到所里,从信息中了解到,此人患有睡觉呼吸暂停综合征,十分危险。收押时是晚上10点多钟,付美琴不值班。根据所里的医疗条件,他想到平时“付姐”传授的经验,综合考虑之后,建议改送其他地方关押,消除了一个安全隐患。
“要是没有付姐平时的传授,我可能就意识不到其中潜在的风险,就可能出事故。”付法舜感慨地说。
樟树市看守所指导员晏俊鹏说,付美琴看起来平凡,没干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豪言壮语。在她担任狱医的10年时间里,所里没有发生一起在押人员因病导致的事故。对此,全所人都感到十分欣慰,默默地在心里感激她的担当与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