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外曾祖母的人伦早教
世间,曾享有外曾祖母疼爱的人大概不很多。然而,我曾经拥有过那份长大以后才觉悟其珍贵。
我自幼在外祖母家长大。从有记忆起,我心灵的那扇窗户就展示着外曾祖母不怎么慈祥的形象。父母在山西大同工作,姥姥和姥爷都忙事情,看家护院的就是我和外曾祖母了,每天一睁开眼就得像她先打招呼,而后要我端起那个搪瓷尿盆倒进后院的茅坑,回屋从门后拿起那把我感觉很高很沉的笤帚扫地、抹桌子、最后就是洗脸了,这几道工序做完,我就可以在她怀下由她替我梳头了,她梳头总是离不开用刨花泡制的梳头油,用这种油梳的头又光又亮,她说小妮子晨起就应当是这样。
在她身边还有许多规矩必须照办:客人来访鞠躬问好,沏茶倒水壶嘴不对客,端茶必须双手,大人说话不许插嘴,坐在櫈上双腿并拢要坐直不能摇摇晃晃,吃饭等大人都拿起筷子我才能开吃,用筷子不能翘手指,夹菜不能在盘子里挑挑拣拣….. 我因这些规矩不到位曾挨过不少的白眼和指责,大多数是因为做的好得到她的奖励。那些奖品有她为我缝制的绣花衣裤和鞋,每到六一,我的穿戴都出自她的手。还有就是学习用品,记得我是班里第一个使用转笔刀的。当然更少不了那些从不间断的零食:山楂糕、棉花糖、酸梅盅、彩色糖豆豆等等。
外曾祖母是裹足金莲,她经常腿痛,我5岁就学会把双手攥成小拳头,跪着为她敲腿,经常是她半身侧仰在炕上,为我讲着虞舜孝感动天心;汉文帝侍奉母亲汤药必亲尝;孟宗哭竹生笋等一个又一个好听的故事。我埋头敲腿,她闭目叙述,之间虽然没有绘声绘色的眼神交流,但,那些古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却在我稚嫩的心田里播下孝爱的种子,懂得了子女莫忘父母恩。
那是我上小学后的一个周日,她带我坐着公共汽车从牌坊到至善街,至善街路北有一家典当行,我看不到她在柜台的交易,只见她接过一摞钱,用一块手绢包好,撩起衣襟,放进口袋,拉着我的手走进旁的水煎包铺。餐后带我到西河沿通桥头。她告诉我这是日本人修的,是座吊桥,那是我第一次从钢架结构的空隙里看到大清河湍急的水流,顿感到无比恐高,于是我紧紧抱住她的腿,再不敢挪步了。停了一会,她对我说:妮子家,胆小没出息,别害怕,往前看,大胆走。我照着做了,顺利通过。下桥不远就是裕兴长点心铺,她在这里为我买了槽子糕、萨琪玛、八件儿,说这是对我过桥的奖赏。
“宁买不值,不买吃食”这是她经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是我持家之后才真正懂得。
坐落在大境门城墙下的大境门小学是我的母校,每每放学,小伙伴们总抵不住大境门外的东太平山下,蜿蜒的大清河里游着的那些小鱼和蝌蚪的诱惑。一个夏天,大概是崇礼那边下了大雨,温顺的大清河发大水了,正专注捞小鱼的我们听到河岸上传来惊恐的呼叫:“孩子们,快跑吧,大水下来了,另一个大人蹿过来,把我们几个推上岸,顷刻河槽充满了咆哮的洪水。回到家里,外曾祖母问我为什么回来这么晚,有惊无险的我撒了谎说学校大扫除。精明的她撩起我的裤腿,用手指轻轻一划,便发现了我在撒谎,于是,跪洗衣搓板是我得到的最为难忘的一次惩罚。后来我明白了诚实守信是人生的命脉。
他常说,小妮子要带好,比小小子还要费心,这是不是也应了人类学家的“一个男人一代人,一个女人几代人,”的观点呢。
我以为,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一路行走中,不断拾捡前人散落在草丛里的思想瑰宝;静观一颗从暗夜里醒来的露珠;欣赏一支绽放在悬崖边的花朵;充实一襟从时光隧道里吹来的轻风,然后染一身智慧的芬芳……
时光荏苒,曾奢侈地享受过隔代教育的我,弹指年逾花甲,深切缅怀外曾祖母那润物无声的人伦早教,感念她老人家教我学会勤劳、节俭、诚实、善良……这是永生的财富。
慈祥睿智的老人家,您永远活在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