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重道千秋情 ——文/校友 何培尧
(注:这是何培尧老师旧作,何培尧老师已于2011年11月23日在汕头逝世)
——郭国英同学创立“纪念詹昭清教育基金”纪实
1987年10月,国英兄向母校金中捐赠人民币3万元,建立“振兴奖学基金”,言明“保本用息”:即由母校把赠款存入银行,本金不动,把所得利息用于奖励成绩优异、家境贫寒的金中学生。翌年,他再投入3万元,使基金的本金增至6万元。他计划每年投入若干万元,积少成多;几十年后,基金总额就相当可观了。金中葛校长曾经建议:把奖学金命名为“国英奖学金”或“爱蓉奖学金”(以夫人的芳名命名)。国英兄坚持不接受。他认为捐钱给学校,促使学生更好成才,不能有半点私心;如果以自己或亲属的名字来命名,就是私心的表现,他从来不会这样做。当时我提议取名为“振兴奖学金”,寓意“振兴金中”。国英兄表示同意。葛校长尊重郭先生的意见,当然赞同。国英兄做好事不留名的高尚人品受到广泛的赞扬。
1989年,詹昭清校长在金中和北京大学的同窗挚友、旅美金中老校友李辛之先生,在来信中对己故的好友詹昭清校长万分怀念,并对他后半生的遭遇深表同情。李辛之先生在信中提出一个愿望,发动詹校长生前好友和他教过的学生,捐资建立“詹昭清教育基金”,为母校培育英才助一臂之力,也让后人永远怀念金中的好校长詹昭清。国英兄阅后立即告诉我:“纪念詹昭清校长意义重大,我早已有此打算。请转告葛校长,立即将‘振兴奖学基金’全数(6万元)转为‘纪念詹昭清教育基金’。这是个起点,以后我和我的朋友们还会继续捐款,逐年投入。詹校长为了办好金中,临危受命,无私奉献,鞠躬尽瘁;后半生坎坷,英名受损。幸逢改革开放,实行好政策,詹校长得以平反昭雪。最好能让凤凰时期和开元时期的金中老同学都来关怀纪念詹昭清教育基金,量力捐赠,多少不拘。这样詹校长的英名得以逐步恢复,同时对母校今后的发展也尽了绵薄之力。”国英兄尊师重道的一片真诚和实际行动,使金中领导和众多校友深受感动。“纪念詹昭清教育基金”因此正式启动并逐年增加,国英兄一直是主要捐款人。这是金中有史以来第一个由校友捐资建立的教育基金,在校友中起到了带头示范的作用。
按照国英兄的部署,我先后起草了《纪念詹昭清教育基金发起书》和《广东金山中学纪念詹昭清教育基金会章程(草案)》,经过多种渠道征求各方面的意见,认真修改并经审定后,于1991年元月正式印发给海外金中老校友和社会上有关友好人士,得到热烈的响应。詹校长的历史功绩和高尚品德重新为人们所传颂,其英名从此开始逐渐恢复。《发起书》上署名的发起人共33人,由郭国英、李习楷两位校友领头,都是各地金中校友的代表人士。国英兄是泰国著名企业家,爱国爱校的侨领,纪念詹昭清教育基金的创始人和主要捐资者。李习楷同志时任汕头市政协主席,曾为詹校长和林英老师落实政策发挥关键性作用。这样,由他们二位领衔署名的《发起书》 就必然具有强大的号召力。从1991年1月初到同年4月7日金中122年校庆,各地金中校友响应国英兄号召,踊跃捐款加入“纪念詹昭清教育基金”者达173人,捐款总数(不含国英兄和他的朋友所捐)为人民币2 万余元、港币1.2万元。钱虽然不多,影响面却相当广。国英兄希望有更多人怀念詹校长,这个愿望开始实现了。国英兄善心常在,至情弥坚,对“纪念詹昭清教育基金”的不断发展壮大,早己作出长期安排。以“振兴奖学基金”6万元全数转入为基础,逐年投入,少则3万元、5万元,多则10 万元、15万元。他不但自己捐款,还发动泰国、印尼的两位好友乐捐。截止至2004 年年底,他和他的朋友共捐赠“纪念詹昭清教育基金”人民币83 万元。连同其他校友所捐,基金总数为人民币85 万余元,港币12000 元。1991年4月7日,广东金山中学纪念詹昭清教育基金会正式成立,并召开第一届董事会,通过了基金会章程。郭国英当选董事长,国英兄的泰国好友林松峰先生和金中校长葛浙森任副董事长。
“纪念詹昭清教育基金”是国英兄尊师重道的善缘功德,它承载着对詹校长的无限崇敬和永远怀念的一片真情,它弘扬了金中精神,具有永恒的价值。为此,特追忆其创立和发展过程,并将《纪念詹昭清教育基金发起书》、《 广东金山中学纪念詹昭清教育基金会章程》 和第一届董事会(至今一直没有换届)成员名单等文件和实录,刊载于《真情无价》 第9期,以期启迪后人,继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