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竹君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3017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1月14日

大写母亲董竹君

发布时间:2010-12-04 09:49:06      发布人: 孝行天下
 她出身贫苦,父亲是洋车夫,母亲是洗衣女,13岁时不幸沦落青楼卖唱,后来又传奇般成为民国初年、养育有5个子女的都督夫人——按照这样的家庭和身世,她有千百个理由堕落或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但她在自己与孩子们人生最关键的时刻,都以卓越的见识和勇气,牢牢把握住命运的帆船,百折不挠、自强不息,从而在险恶而动荡的旧中国冲破黑暗,开创新的人生前途——这个堪称伟大和传奇的女性,就是闻名全国的上海锦江饭店的创始人、百岁老人董竹君。

  有位哲学家说,人生漫长步履,最要紧的就是几步。在我看来,董竹君百年人生旅途中,在妓院里冒险出逃,是改变命运的第一步。

  而在1929年,已生育有5名子女、与丈夫结婚十多年的董竹君却在考虑人生的另一个改变和出逃,那就是要与过去曾是热血青年,而后来已变得冷酷而残暴,夫权思想严重,思维意识落后的丈夫离婚。

  这次出逃风险更高,阻力更大。首先是人已到中年,要抛弃荣华富贵从零开始谈何容易;一步跨出,她的身份将不再是总督夫人,而是拖累着四个子女的单亲母亲。但为了让子女摆脱封建四川小县城闭塞的环境,粗暴的父亲,落后腐朽的观念,获取幸福的人生,董竹君决意一搏。

  董竹君在自传《我的一个世纪》中有一段,是离婚前与丈夫最后一次谈判的心理描写,一个母亲的大智大勇与大爱跃然笔端:想到今后天涯海角,四海茫茫,赤手空拳带着双亲和四个女孩往何处去?回四川吧,等于再入火坑。真觉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猛然转念与其回四川再入火坑,不如追求一线曙光!顶多苦到从前像双亲似的做小工,当苦力,也得养活家人。何况自己受过教育,有文化!必须坚持,必须再次跳出火坑!刹那间急雷闪电,双腿忽然起立——从此暂时放下儿子,带着4个女孩和双亲踏上了争取光明的道路。

  走出这人生要紧的一步后,她白手起家,熬过了失业、父母双亡、债逼等人生打击,仍不屈不挠,筹资金,办工厂,开餐馆,终于在上海滩成了中国的第一代女企业家。更难能可贵的是她没有因为自己成为名流,而忘掉自己给予孩子光明未来的初衷。

  她说,孩子是洁白的风筝,而她就是放“风筝”的人。她让孩子们进了条件比较好的教会学校,除了读书和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外,注重培养孩子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让孩子们接近进步人士,接受进步思想的影响。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光怪陆离,万恶丛生,董竹君牢牢把住“风筝”,生怕“风筝”断线,有时即使出门一两天,在旅途中也要写信教导孩子们。往往在半夜睡醒,忽然想到什么,就立即起床写信指点开导。

  许多人问董竹君最爱哪个女儿,这位睿智的母亲回答:“谁有困难,就同情谁,帮助谁。”在母亲既严又慈的教育和正确思想的影响下,董竹君的五个子女成年后,有的当上了导演、工程师,成为新中国的栋梁,有的在海外演奏音乐,教书育人,传播祖国文化。

  新中国成立后,董竹君在家乡的前夫和几个亲戚都因犯罪被处决,许多亲戚孩子生活没有着落。董竹君又拿出大气魄,长期为前夫老家亲戚的孩子汇生活费、学费,直到夫家孩子们读完大学。

  有人说一个优秀的民族是由母亲铸成。出生在上个世纪的董竹君用自己完善的人格以及自立自强,不为命运妥协的奋斗精神,为天下所有的母亲和女性树立了榜样。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