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伦敦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301948434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10月14日

杨建雄:苦难的杰克•伦敦

发布时间:2010-11-20 10:19:49      发布人: 孝行天下

杰克•伦敦被人们誉为“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位苦难造就的伟大作家。在《哥伦比亚百科全书》中杰克•伦敦条目下只有这寥寥数行:

杰克•伦敦,美国作家,生于旧金山。曾为水手、克朗代克的淘金者,战地记者。作品兼有浪漫和现实特色,常有残忍场面。最流行的作品有《荒野的呼唤》等。伦敦是一个社会主义者,在许多小册子和一些小说(例如《铁蹄》)中表达了他的观点。晚年受酗酒和财务问题困扰,40岁自杀。

杰克•伦敦幼时贫困,历尽下层生活的艰辛,这一切使得他获得了常人没有的胆识与毅力,也为他后来成为一流的作家创造了条件。他于1876年出生在美国旧金山一户破产农民家庭里,父亲是一个流浪占星术家,被父亲遗弃后由母亲和继父伦敦在加利福尼亚的奥克兰抚养长大,并随继父姓伦敦。8岁的时候,为了谋生,他不得不到一个畜牧场当牧童;为了学习,他就不得不半工半读。热爱读书的他在不满 9 岁时,就已经熟读了华盛顿•欧文写的西班牙旅行记《阿尔汗伯拉》。11岁离开牧场来到奥克兰,在公共图书馆里如饥似渴地读着能借到的每一本书。这时候,他产生了强烈的出去冒险的欲望,于是,他结识了一些劫蚝贼,入伙干起了劫蚝的勾当,接着又反过来加入了追捕劫蚝贼的水上巡逻队。后来,他搭上一艘海船,到日本沿海和白令海一带捉海豹,沿途经过太平洋的许多岛屿,与这些海上的见闻后来成了他写的南海故事的素材。在返航驶入旧金山湾时,他读完了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和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14岁小学毕业后就以各种方式求生养家。16岁时,他失业了,又不得不在美国东部和加拿大各地流浪,住在大都市的贫民窟里,并曾以“无业游荡罪”而被捕入狱,几个月以后才重获自由。17时就签约上了捕鲸船“索非亚苏德兰”做水手,经过朝鲜、日本、到西伯利亚去猎海豹。当他把远航的经历写成了散文《日本海口的台风》,获得《呼声》杂志写作竞赛第一名,奖金二十元(第二、三都是大学生),这时的他才真正地算是初次展露其写作才能。20岁曾进加州大学读书,一学期后又因贫困辍学。24岁出版了第一个小说集《狼子》,立即誉满全国。

在杰克•伦敦成名之后,他原可以选择继续写作,但他没有。他的血管里燃烧着一股极端的个人主义火焰,演绎着尼采的“超人”哲学,总是渴望着沸腾的生活,于是开始了记者生涯。1904年他接受赫斯特报系的聘请,去远东采访日俄战争的消息。1905年,杰克•伦敦以社会党党员的身份参加了工人运动。这期间,他的创作达到了高峰,出现了大量以反抗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社会斗争为主题的作品和政论文。除短篇小说外,还有长篇小说《铁蹄》和《马丁•伊登》,论文集《阶级间的战争和革命》等。在1911年的夏天,他已经是世界上最有名、收入最多的作家,有关他的轶事绯闻也像13世纪蒙古人的骑兵一样席卷世界。他假装不理不睬,其实深受伤害,尤其是当有人造谣说他把妻子装在一个大箱子里邮寄给岳母,并且分成了很多个小方块。他平均每年要回1万封信。这时全国四处涌出一帮模仿他的人,冒他的名演讲,冒他的名投稿,冒他的名打架,甚至冒他的名跟女人做爱,而那些被冒名男子在树林里征服的女人们,则带上盗版杰克•伦敦的儿子或女儿来到狼舍农场,试图滴血认亲。此时的他已经公开声明,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钱,并认为他有权过豪华奢侈的生活。他曾经用一大笔钱建造一条命名为“斯纳克”(一种想象中的恶兽)的游船;1913年用了十万美元(在当时是一笔惊人的钱财)以近四年时间建造一所名叫“娘居”的别墅,在落成后即将迁居的时候,忽然起火焚毁。这时的他,站在价值十万美元的废墟上,摆了摆手,宣布将另建一个庄园。1916年1月,他公开声明脱离自己曾经积极参与活动的美国社会党。

1916年11月22日,杰克•伦敦在他的豪华牧场里服用过量吗啡自杀,终年40岁。他的作品以浪漫主义手法描写争取生存的原始斗争,主题清晰,情节生动,语言质朴,擅长在生死攸关的背景下塑造人物,强调生存的意义及其方式,因而具有独特的思想性和艺术感染力。就其在美国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而言,前承马克•吐温,后启海明威,以表现二十世纪初叶美国社会中下层人物的生存斗争见长,被称之为美国西部精神的代言人,也有许多人都把杰克•伦敦比作美国文学中的高尔基,还认为他的叙述风格“决定性地改变了美国小说的方向”。他的主要作品有《马丁•伊登》、《海狼》、《白牙》、《荒野的呼唤》、《老头子同盟》、《北方的奥德赛》、《热爱生命》、《马普希的房子》等。《热爱生命》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作品讲的是一个疲惫不堪的寻金者和一头病狼在荒原里搏斗的情景,文字中洋溢着一种战胜困难的极其英勇坚韧的精神。据说,《热爱生命》就曾受到列宁的赞赏,直到逝世的前几天,列宁的手里还捧着它。他的长篇小说《海狼》(1904)中的“魔鬼号”就是一个完全体现尼采主义的小社会,努力地展现出了一个全新的强者形象,塑造了一个粗野、残暴、刚强、率直,信奉“强权就是真理,懦弱就是错误”的“海上超人”形象。他的逻辑就是“大的酵母吃掉小的酵母”。通过对杰克•伦敦的《海狼》及其有关作品的分析,文章揭示了杰克•伦敦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强烈的兽性意识,并分析了兽性意识产生的背景及思想基础,挖掘了在兽性意识里面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只有强者才能生存下去。但将弱肉强食的法则用于人类社会就会让善良的人们难以接受。所以杰克•伦敦在稍后发表的《白牙》(1906)中塑造了一个有野性又有人性的强者形象。

在早年自传文章中,他承认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有两个人,一个是马克思,一个是斯宾塞。马克思将他引入充满“斗争哲学”的社会主义,而斯宾塞告诉他,“没有上帝,只有不可知”。“在命运的闷棍之下,我流血了,但绝没有低头。”这是杰克•伦敦最喜欢的诗人亨利•朗费罗的诗句,他也这么做了。

2008年2月5日于西安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