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冯两努
2008年10月13日傍晚,一群广东广播人在珠江经济台傍晚节目《盈聚财智》中,以自己的方式深切怀念一位他们心中永远的智者——冯两努。
怀念冯两努
□文/吴宇帆
一直在珠江经济广播电台主持《盈聚财智》节目的香港名嘴、知名作家冯两努,10月11日下午,在出席香港理工大学投资讲座时,突然身体不适晕倒,经救护车送医院后,证实死亡,终年55岁。
从2007年12月起,冯两努在珠江经济广播电台以嘉宾主持身份与我一起主持《盈聚财智》节目。由节目带出的“财智面对面”演讲会反响热烈,冯先生针对财富及企业经营管理的热辣话题,与现场听众互动,碰撞出精彩的思想火花。
想不到,制作播出的这档节目,竟成为他的绝版。
对于笔者而言,冯两努既是节目拍档,也是一直仰望的偶像,一位良师益友。有时,又像亲人,他淳淳善诱,充满独特感染力的声音,仿佛总是让人想起那是犹如外公般慈祥亲切的爱护。
第一次认识冯两努,是12年前一次采访。
那时候,冯先生的《三国启示录》在香港热播,内地很多企业也请他作营销培训。收到风后我们马上赶到当时他演讲的所在地广州华泰宾馆。第一次见面,感觉他态度随和,更惊讶的是他说自己的年龄43岁。
我在想,43岁的人怎么可以历练出大师风范和智慧?冯先生在话筒前气定神闲,娓娓道来,并能深深打动人心;相信在这背后一定经历了百味人生,付出了超常的努力。这种猜测在之后的聊天中得到了印证。冯两努不是他最初的名字,改称“两努”,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己,想成功,必须付出两倍努力。
与冯两努的缘分,就是从我1996年作为《经济流行色》的主持人采访他开始的。面对他了得的口才,不是太多的主持人愿意和他并肩唱对手戏,倒是更想让他单独录制类似金句式的小环节,增添节目的“噱头”。对于这样的请求,他也欣然答应,在后来的一个月,他按照我的策划要求,一口气录了35集金句在珠江经济广播电台播出,话题涉及财富和做人的方方面面,节目名叫《冯两努启示成功路》。其效率之高,内容之充实,言语之字字珠玑,精炼有度,让我等“靠把口”吃饭的主持人汗颜不已。
我由心感激这次合作。
与冯两努的相遇,提醒了我作为一个电台节目主持人,要谨记“承担责任,言之有物”的要求,更需要有“语不惊人誓不休”的一份坚持。
冯两努充满历史感又有点沧桑感的声音平和亲切,在恰当的节奏和情绪流露间,我感受到他的语言魅力。很多人直观地相信:这位智者博古通今,好像无所不知,有问必能答,随时张口就来;和他接触多了,发现其实并不是这样。记得1999年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在珠海圆明新园搞了一个小说《乾隆大帝》启播仪式,冯两努被邀请作为点评嘉宾演讲15分钟成为压轴好戏。事后他告诉我,对于乾隆,他之前其实一点都不了解,但由于电台有这个要求,他就花了整整一个星期有多的时间闭关在家潜心攻读乾隆皇帝的历史,然后才有了舞台上指点江山,声情并茂的表现。
冯两努曾对我说,他确实看很多书,很用功,但绝对做不到无所不知,只是他有一个很好的做事习惯,凡事不贪求大量和快速,对某个领域,某个人物,他喜欢收集不同来源的资料并花时间去研读,对其中的重点做笔记,当完全熟悉了资料后,他就可以像电脑一样对资讯作高速运算处理,思考不同观点,不同事实之间的关系,达到掌握和融会贯通的地步,形成冯先生独到的思想和听众分享。
冯两努也和我经常分享这样一个观点,作为媒体人士,不要标榜自己是什么专家,通家才是重要的,这样才能通透了解全局,进而产生智慧。
由此也可以类推,我们所熟悉的三国、康熙、雍正等剧集的点评,冯两努都是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研读,通过多次掌握不同资讯后的碰撞才产生的思想火花。成功绝非偶然啊!
2007年10月12日,冯两努以特邀嘉宾身份出席珠江经济广播电台《职场发挥》节目启播式,一亮声就以职场金句:“与陌生人握手时请关注对方眼神至少7秒,以示‘尊重、信心和承担’的精神。”这句话马上吸引了媒体的关注,他同时以这种“专注态度”的方式向听众传递了与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再次握手的信息。
这次节目合作,比起以前的小环节无疑更系统全面,难度更大。节目围绕财和智,话题涉及经济、时政、社会文化等,周一到周五全面铺开;《盈聚财智》以丰富的实例,生动的表达形式和历史故事,很快赢得了听众的喜爱。
每个星期二14:00是我们在电台录制《盈聚财智》节目的约定时间。每个星期二,他都是早上九点多从香港启程,经历搭车——过关——再搭车——再过关——再转车到广东电台的路程,当天来回的时间在路上就差不多七个小时,其中的奔波以及紧张节奏可想而知。但他从来没有迟到过一次。办公室的电话总是能够在14:00来临前的5分钟准时听到他已到电台大堂的声音。冯先生说,做人准时是最基本的要求。这表明了对工作的一种诚意,对时间和合作伙伴(客户)的尊重。
录制每辑30分钟节目,冯两努口若悬河,可以只歇三口气就完成。其中的奥妙在于,他在准备节目的时候,花大量的时间去掌握理解资料的核心内容,能把厚书读薄,也可以运用丰富的人生经历把书本读厚,简直就是游刃有余。虽然他随身带备资料,却很少依赖资料,文字性的内容早就消化在肚子里了,录音时信心十足,也中气十足。据说,中气十足和他长期跑步运动关系很大,每天都坚持,调理出最佳的身体状态。
有纪律性的生活,有训练的职业,难怪他让人觉得是一台有周密计算程序的永动机。
《盈聚财智》节目近一年,冯两努在节目留下的金句太多,也不一一述说了。倒是在笔者和冯两努密切交往的一年时间里,经常透过他发过来的电子邮件,能感受到这位财智大师的奋斗精神以及源源不断的智慧心迹。其中鲜为人知的部分,不妨摘抄一二,与大家共同分享,缅怀:
关于后三国时期两努的目标——
“世界无限,切不可画地自限。听众如果至今只是记得我讲的三国,就证明我完全没有进步。三国,讲兩个月便完,做这个节目,我起码用三至四天读书,如果不合格,我也不想做。不能引导听众扩宽视野,我宁愿下岗。1997年后,我潜心研究日本和德国的发展经验和教训,相信可以带给听众全新的东西。
演讲内容和电台讲的一样,他们为什么付钱来听?我们要有信心,引领他们超越电台的内容。古人的书,不是念两句就代表懂,关键是如何溶化。只有读死书的人才分什么是儒、道、孙子兵法、佛等,毛泽东打完仗才知他用了孙子兵法。这是消化了知识,和那些只会念书的人大有分别。只有骗子才告诉你明天的股票……我有信心,不用骗人……”
关于金钱的态度——
“小平同志说:“有所作为!”我们要站出来,说明这个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转机。搞讲座说是为了赚钱,太小看我了!
让我们从危机中转身,再上一个台阶吧!三中全会释放大机会,我们有“资本”引领世界勇创下一个革命:绿色革命。
上次讲座之后,我心中说不要再搞了,但看到问题不说明白,对不起自己。况且上一次搞得不好也不应该阻止下一个发生。人类的进步,不是从多次犯错中找到经验吗!我们要有所作为,这是“大国”的责任。”
关于死亡——
“人总有一死,这是自然规律,何必让悲伤常挂心头。当亲人离世的时候,让我们记住大家生活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已经无憾。”
从现在开始为期约一个月,FM97.4珠江经济广播电台18:30至19:00《盈聚财智》节目安排冯两努还没来得及播出的节目内容,同时选取近一年来的节目精华,缅怀这位奋斗不息的财智大师的智慧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