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与廖翠凤伉俪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3043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1月16日

林语堂与廖翠凤终生相守

发布时间:2012-09-29 14:48:54      发布人: 天使在人间
      林语堂在美国住了30年,既没有入美国籍,也没有办长住的绿卡,只带着中国的一张护照。思乡之情使他1966年回到中国台湾。
  1969年1月9日,在中国台北阳明山麓林家花园的客厅里,一对喜烛点燃了,林语堂夫妇想悄悄庆祝结婚五十周年。他们认为这是他俩的事,不让外人参加,然而,还是被至爱亲朋包围了。林语堂把一枚金质胸针献给廖翠凤,上面铸了“金玉缘”三字,并刻了詹姆斯·惠特坎·李莱的不朽名诗《老情人》。林语堂将其译成中文五言诗:
  同心相牵挂,/一缕情依依。/岁月如梭逝,/银丝鬓已稀。/幽明倘异路,/仙府应凄凄。/若欲开口笑,/除非相见时。
  林语堂幽默地说,我送了她一枚胸章,表彰她当年强有力的决定,五十年来一次又一次为家庭的幸福做出的牺牲。
  夫妇二人的性格不同。三个孩子常说:“世上找不到两个比爹妈更不相像的人。”林语堂外向,廖翠凤内向,林语堂是气球,廖翠凤是压载物。没有压载物的气球会碰到灾祸。廖翠凤生性严肃,有条有理,随时穿得整整齐齐,餐桌上总是挑方方正正的腿肉和胸肉吃,不吃肫肝之类的玩意儿。林语堂一向喜欢翅膀、肝肠、脖子之类的杂碎。他乐观,任性,总是魂不守舍,对人生抱着顽皮的看法,讨厌一切拘谨和约束,讨厌领带、裤带和鞋带。林语堂认为廖翠凤属于接纳万物、造福人类的“水”,而自己却是凿穿万物的“金”。
  1976年3月26日林语堂逝世于中国香港,灵柩运回中国台北,埋葬于林家庭院的后园,廖翠凤仍与他终日厮守。
  1995年,林语堂的女儿林太乙参加厦门大学举办的林语堂百年诞辰学术讨论会,宣读了《忆父亲》一文,回忆父亲曾对她说:“文章做不好没有关系,人却不能做不好。我觉得看一个文化人,就要看在这个文化里长大的人是变成怎样的丈夫和妻子,父亲和母亲。比较之下,所有其他的成就——艺术、哲学、文学和物质生活——都变得毫不重要了。”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