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杨之光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317147596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23年03月15日

杨之光是中国画的火车头

发布时间:2016-05-15 10:49:58      发布人: 孝行天下
20世纪后半叶的中国画,以革新为主潮,这一主潮又以新人物画为“火车头”。带动这个“火车头”的,是同行中出类拔萃的人物——如本画册的主人公杨之光。了解20世纪绘画不能不研究这些出众的人物,而研究他们也必须连及作为整体的20世纪绘画。
本文试从艺术历程和艺术探索两个方面考察杨之光的新人物画,并试图谈及与新人物画相关的历史经验。
艺术历程与分期
迄今为止,杨之光的艺术活动,可概括为三大时段,即奠基时期、创业时期和扩展时期。
一、奠基时期 (1943一1953年)
杨之光小时兴趣很广,凡诗词、音乐、表演、书画、篆刻都喜欢,最痴迷的是书法篆刻和绘画。启蒙老师曹铭曾指导他临摹石涛、八大、吴昌硕和齐白石的作品。后经曹铭介绍,正式拜李健为师习书法。李健(1881一1956年),字伸乾,别署鹤然居士,江西临川人,是清道人李瑞清之侄,著名书法家。早年毕业于南京两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是姜丹书、吕凤子、凌直支的同窗,官至内阁中书。民国后从事教育,曾游居南亚,任槟榔屿师范校长。美术史家俞剑华说他:“于学无所不窥,真、草、篆、籀无不工。偶以书法作画,花卉、人物饶有佳趣……亦工治印,谦和纯正,蔼然长者。”(1),杨之光课余至其家,磨墨理纸,研习笔法,历时六年。他后来回忆说,李老师要求很严,使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即倒锁房门练习李老师布置的书法作业,雷打不动。将 “散氏盘”、“毛公鼎”、“石门铭”、“石门颂”、“张迁碑”、“十七帖”'、“圣教序”等苦苦临了多遍(2)。在40年代的上海,一个年轻人经受这样的书法训练,并不稀罕,但对后来兼融中西艺术的杨之光来说,却是极为重要的一件事。
1948年冬,临近中学毕业的杨之光只身转回原籍广东,经李健介绍投师高剑父学中国画,又循高氏旨意入广州市美校习素描、水彩。高剑父晚年向传统回归,以“新文人画”自称。在南中美术院的阁楼上,高氏以“折中中西、改革中国画”的观念教导这个小弟子,并要他整本勾临《景年花鸟画谱》和 《梅岭画谱》(3)。半年后,因时局动荡,杨之光和几个同学弃学自谋生路,最初想当流浪画家,向敦煌进发。但战火阻断了北去的交通,他们就乘五等舱渡诲,转赴台湾。那时的台湾证一片混乱,他借宿车库、打临时工维持了五个月,画了一些画,终因前途茫茫,返回广州。台湾之行的最大收获,是得到了一次独立生活的锻炼。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