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革命追随者黄展云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318773750
本馆由[ TTlove0304 ]创建于2011年06月20日

先父黄展云公革命事迹片段

发布时间:2012-05-28 18:14:04      发布人: TTlove0304
 

先父黄展云公革命事迹片段

(第二稿) 黄以雍

 

 

 

先父黄展云字鲁贻,大家尊称他为“鲁师”,生于1876年,三岁丧母,从祖母启蒙识字,渐长跟堂兄黄翼云同学习。18岁入庠,22岁中优贡后,不想再取功名。他厌恶做八股文章,喜看新书和自然科学。他目睹清廷昏暗,朝中竟有‘宁赠友邦,不予家奴’的荒谬言论,慨然以教育、救国为已任。戊戌(1818年)考取官费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师范系,就在此时认识了孙中山先生,加入中国同盟会。回国后追随孙中山先生到处宣传革命思想。

早在1901年,先父创办蒙学堂于福州,组织励志社。不久,蒙学堂改为官办,改名为侯官县两等小学堂,灌输革命思想,吸收进步学生从事革命工作。黄花岗72烈士中福州籍烈士陈与燊、陈更新、陈可均等多出他门下,他常以行医为掩护,到福建上游各县宣传推翻清朝政府,被清政府发觉后,不得不离开福州,经常往返厦门、广州等地追随孙中山先生继续组织革命力量。辛亥革命及历次大革命运动、为防袁反袁运动、及响应孙中山先生发动的护法运动等,他都亲自参加。辛亥革命福州起义,先父苦战于山,事平部署军政他出力独多,大家要推选他为闽都督府副都督,他坚辞不就,但选任闽都督府教育部部长。曾创办女子师范学校,并编写新教科书。袁世凯称帝,于1913年派人刺杀宋教仁,孙中山先生断然起兵讨袁,成立讨袁元帅府,讨袁失败后,孙中山先生和先父先后流亡日本。19144月孙中山先生新组中华革命党,委任先父为福建支部长,抚慰流亡同志,他任孙中山先生秘书,并伺机再举。

孙中山先生多次派他至南洋群岛如:爪哇、菲律宾、缅甸、新加坡等地,联系华侨,及为革命军筹募经费,鼓吹革命。他在华侨中威信颇高,且在南洋办报社,回国后还遣次子黄以湜到南洋继续办报,宣传革命思想。

第一次革命军入闽(192210月)在国民革命军总指挥许崇智领导下,任地方自治军总指挥。不久军阀李厚基来闽任福建督军,他被捕入狱。经伯父黄翼云多方营救,不久出狱,后离榕旅居上海。由爱国华侨集资开办汇源公司,掩护革命群众,开展革命活动。1925年,他从沪潜回福州,以创办“海滨中学”为名,实际是为北伐军入闽做准备工作。回闽不到三个月,又被北洋军阀周荫人逮捕,坐牢一年多(相继入狱的有教育界、政界30余政治犯),受尽折磨。1926年秋,一部分政治犯押赴刑场枪决,留下的仅有十余人,关押到12月间,东路北伐军总司令何应钦和东路军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入闽,由先头青年军二、三十人拥入审判处,为先父等人打开镣铐,带往西湖宛堂,召开出狱大会,并照相留念,当时即任先父为政务委员会委员,兼教育科科长。明年省政府组织告成,方声涛主闽政,先父任省党部常务委员及省政府委员兼农工厅厅长。先父积极维护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并认为革命工作必须深入农村,取得民心才能收效。因此在长乐营前创办模范农村,做了不少好事如:1、丈量土地,核实土地所有权;2、严禁鸦片烟,造福子孙后代;3、普及教育,扫除文盲;4、抵制勒索农民的公债;5、建立农工银行,便利农民借债。深受当地农民爱戴。

后因他反对蒋介石派人来闽主政,又被通缉。只得寄居上海大女儿黄丰玉家。

 

七·七事变,上海即将沦陷,他身患重病,不顾个人安危,带病到内地。上海沦陷后,他旧友陈群投靠敌伪,任上海市长,曾发三封电报给他,诡称其母有病,及女儿结婚等,催他回沪。先父识破陈群的阴谋诡计,托人告诉他:我头可断,而志不可夺,不要想糊涂心事。足以说明他立场坚定。

他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深为不满,抗战开始,曾向国民党中央要求回闽担任抗战工作,国民党主要人员不让他回闽,他非常气愤。

1938年,他又回到汉口,遇见李庚(是他外甥),当时李庚在中央长江局青委领导下工作,担任全国学联工作。当时先父已经猜到李庚是共产党员,所以找李庚正式谈话,希望李庚为他联系周总理见面,要求由新四军给他一个名义,并派遣一些共产党员和他一起去福建抗战,利用他在福建地方关系和威望,在福建组织抗日武装力量。李庚将他的要求向长江局反映。那时周恩来正好回延安开四中全会(应该是六中全会,编者注),组织上要李庚转告他等一等。但就在这时,他突患重病逝世。这是他晚年思想倾向及政治态度的一个重要表现。

总之先父是一个梗直不阿之人,不为名、不为利,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摇。他看到清政府腐败,受帝国主义侵略,丧权辱国,义愤填膺,毅然以救国救民为已任,他认为要救国必须唤起民众,因此他着重从办教育入手。

辛亥革命前,他创办蒙学堂,后改为侯官县两等小学堂。任闽都督府教育部部长时,首先创办女子师范学校,他主张男女平等,所以我们姐妹五人均得到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他创办营前模范农村时,也大办小学,还办了一所初级中学。抗战初期,他还嘱咐他小儿子黄以敏到大后方西康,支援边疆建设和普及教育。1935年以敏在上海交大学习,当时交大有20多名学生想去延安,以敏也跟去,因道路不能通行,改道到西康。

1937年以敏从西康回来,先父想留他继续上大学,后因七·七事变,先父立即改变主意,要他再回西康工作(解放后,以敏已去世,他的家属尚留在西康)。先父从青年到老年,无时不以救国救民为已任,直到最后一息,还念念不忘回闽组织抗日武装力量。

1938年,汉口沦陷前夕,先父因长期患有脚气病,不幸与世长辞,享寿63岁,葬于武汉襄河潘家山。

我这次参加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纪念盛会,听到首长和先烈后代畅谈先烈革命事迹,我无限激动,并受启发和教育,联系先父一生事迹,特写片断回忆,以为纪念。

    1981年11月20

本文源自:(1981年)《黄展云先生回忆录·追思

 

 

 

 

             中国桐坡·鲁贻研究中心提供。

             陈熙律师联系电话:13809518432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