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赵慧深
“五四运动”爆发后,赵慧深毅然离开家庭,只身跑到上海。她先在“梅花少女歌舞团”当秘书,后来,又进入南方大学读本科。在上海,她受到左翼戏剧运动的影响,更加执著地热爱戏剧艺术。后参加山东省立实验剧院。
民国23年,赵慧深到北平参加了唐槐秋领导的中国旅行剧团,在天津新剧场首次公演曹禺刚刚写成的话剧《雷雨》,由赵慧深饰演繁漪。这时,她才二十岁。演出一举成功,震动剧坛。
民国26年,明星影片公司开拍袁牧之编导的影片《马路天使》,特邀赵慧深饰演妓女小芸。影片上映后,电影界又为之轰动,使她成为誉满全国的电影明星。抗日战争中,她先后加入上海业余剧人协会,中华剧艺社演出话剧。民国27年后,赴重庆、成都参加多场演出,轰动远近。民国30年(1941年)后,参加了《屈原》、《天国春秋》等40多台话剧演出。民国34年,首演《清明前后》,赵慧深担任了副导演。
赵慧深还具有相当的文学创作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抗日战争时期,民国30年(1941年)她在中华剧艺社任干事,为协助剧社领导组织剧目,做过许多切实有效的工作。民国35年(1946年)6月,赵慧深回上海后奔赴苏北解放区,从事革命文艺工作。解放后,她先后担任旅大教育厅社教团戏剧指导,旅大文协艺委会副主任、东北戏改处编审科科长、东北戏曲研究院研究室主任、东北戏曲学校校长、中国戏曲研究院编剧、中央电影局剧本创作所编辑、北京电影制片厂编辑部副主任等职。
1960年,她作为文艺界的代表参加了第三次全国文代会。赵慧深发表的主要作品有:京剧《三不愿意》、电影剧本《不怕鬼的故事》以及《乡下姑娘的春天》、《蜘蛛与麻雀》、《臭虫与跳蚤》、《夜百合》、《如此北平》等。改编有话剧《自由魂》。
“文化大革命”中,赵慧深面对“四人帮”的淫威,宁折不弯,因而被打为“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三反分子”,不幸于1967年12月4日,悲愤地离开了人世。“四人帮”被粉碎后,党和人民为她恢复了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