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燮侯故居亟待保护
赵家镇花明泉村曾经出了一位让诸暨人引以自豪的人物,那就是北大首任校长何燮侯。去年11月,何燮侯的故居被我市文物管理部门批准为市级文物保护点。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位让人景仰的学者的故居一直得不到有效的保护,这也成了花明泉村人的烦恼事。
何燮侯的故居就在赵家镇花明泉村上新屋台门,建于1832年左右,距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这家大院里不仅走出了何燮侯父子(何燮侯的父亲何蒙孙系著名的教育家、书法家),还有何家的15名博士、13名硕士都与这座百年老房子有关。但是现在这里一片杂乱,有的门口堆着大量的杂物,有的屋里堆放着大量的柴草。台门许多门窗已破损,有块褪色了的木门还被人当成“黑板”使用,上面用白色粉笔书写着一则“通告”。
上新屋台门标着13号到15号等门牌号码。据花明泉村支书何美娟介绍,何燮侯的故居是一幢两间一弄的二层楼房,就在上新屋台门里面,现在由他人居住着。
何燮侯有12个堂兄弟,现在惟一还活着的只有85岁的何济安老人。他告诉记者,30多年前,何燮侯二儿子将何燮侯的故居卖给了许家人。现在许家搬走了,老房子也就闲置了,就是每年夏天会来这里避暑小住。许家除了在楼下加了一点绿漆外,原貌保存完好,而整个上新屋大院虽然破烂,但格局保存基本完好,如果再不保护,那就难说了。
何美娟说,作为“名人故居”的文保资格批下来后,村里为了保护这难得的遗存,曾出面向许家人提出是否可以购回该套老房的产权,但没有结果,村里资金也不宽裕,因此何燮侯故居的保护问题一直让人很头痛,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链接:
何燮侯(1878—1961),诸暨赵家人。为中国第一批留日学生之一,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工科大学冶金系。1910年获硕士学位,1908年春回国,任浙江省矿务局技正。
民国政府成立后,何燮侯被聘为工商部矿政司司长。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大学,首任校长。后因与当局意见不合,辞职南归。伪满政府成立时,曾汇巨款电邀其赴任傀儡政府教育部长,被断然拒绝。
1949年9月,何燮侯应邀参加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出席开国大典。1961年病逝。
来源:诸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