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潍坊常务副市长陈白峰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325332434
本馆由[ 回家 ]创建于2014年06月05日

陈白峰究竟是“抑郁死”还是另有隐情,到底是自杀还是“被自杀”?

发布时间:2014-06-09 09:10:51      发布人: 回家
中共潍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白峰昨日被发现在其住地附近自缢身亡。经公安机关现场初步勘察认定,符合自杀特征,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另据其亲属介绍,陈白峰有多年抑郁症病史。

  抑郁的说法准不准,现在还难说,因为官方尚未有定论。但根据官员自杀消息发布的流程来说,家属口中的抑郁说法一定程度上是暂时得到官方认可的。这倒不是说这一说法就一定能解释官员的自杀,而是相比各种自杀的原因,抑郁症的解释,似乎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官员自杀引起的负面效应。

  鉴于过往的类似新闻,当副市长陈白峰与抑郁搭上线后,很多人不由得产生了一定的质疑,官员为何多抑郁?官员的抑郁从何而来?

  根据潍坊市政府网站“市长分工”,陈白峰负责投资及重大项目建设、“三区”建设、区域经济合作、能源建设、发改、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配套改革等方面的工作。而在社会的印象里,这些工作往往“油水”很大,能够主管这些工作的官员,压力诚然不小,但能够窃取利益的诱惑也很大。进而,是否是腐败被发现后,才产生了极大的心理压力致使官员抑郁,从而走向自杀的结局,这便成了公众的质疑。

  或许,有些联想是很不靠谱的,或者最终会被另外的事实所证伪。但这种忘却逝者避讳的联想,无论看起来多么“荒诞”与“不善意”,都不能否认其存在的可能性。因为对于社会来说,自杀官员背后有无腐败,尽管公众不知道,但是否清廉公众同样不知道——因财产等各种信息的保密,官员无法在社会公众那里自证清廉。

  包括官员财产信息以及官员自杀后官方持以冷处理态度导致的信息不透明,更加滋长了公众的疑虑,还使得普通公众产生观察官员自杀的两个不同视角——自杀现象中的官员和官员行为中的自杀,混在了一起。前者,是大家所需要怜悯与同情的抑郁自杀,而后者则是需要解答公众对官员腐败等权力滥用的质疑。

  两者的混同,不仅仅无益于官员自杀现象的理性分析,也是对其他官员的一种不负责,毕竟有些官员的自杀,的的确确是抑郁,比如汶川地震后那些心理遭遇巨大创伤的官员,无法承受现实的悲伤而自我终结生命。

  于是,陈白峰究竟是“抑郁死”还是另有隐情,到底是自杀还是“被自杀”,需要深入调查,官方应当以对待一个公共事件的态度和程序,来处理官员自杀事件,公开调查结果,告知社会更多真相。因此,陈白峰的自缢身亡,不应止步于简单而又含混的“抑郁症”,潍坊方面有必要亦有义务,披露更为详细的状况。

  此外,如果陈白峰真的是因抑郁症而自杀,潍坊官方就得吸取教训,不应该把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提拔到压力大的领导岗位,从保护生命的角度和保护官员身心健康出发,建议系统排查官员心理健康状况。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