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人物专栏齐白石
姓名:齐白石
生卒:1864--1957
籍贯:湖南湘潭
个人概述编辑本段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改名璜,字萍生,号白石,别号借山馆主者、白石山人、寄萍老人等。早年曾做雕花木匠,后从当地文化人陈少蕃、胡沁园学习诗文、篆刻、书法、绘画,遂以卖画、刻印为生。四十岁后,曾先后五次游历各地。历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1953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称号,1955年度获世界和平理事会颁发的国际和平奖,1963年诞辰100周年之际被公推为“世界文化名人”。工诗,诗宗樊增祥,用真心,有古民歌意趣。我国二十世纪著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出版有《齐白石画集》、《齐白石作品集》、《白石诗草》、《白石印草》、《齐白石作品选集》、《齐白石作品集》等多种。
人物评价编辑本段在时间上白石老人是距我们最近的一代艺术大师。他出身于农家,做过木匠,其诗、书、画、印兼及其人品,堪称五绝。每每见到他的作品,总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一个普通中国老百姓,把毕生的精力、情感都投入到艺术创造中,奉献给他的祖国、人民以巨大的精神财富,实在让人敬佩不已,真正无愧于“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伟哉!白石老人。
白石老人的书法得力于李北海、《三公山》及《天发神谶碑》,作品气息浑厚苍劲、生辣朴茂。他的篆书对联写得气势雄伟,波澜壮阔,用笔纵横涂抹,不与点画细微处斤斤计较,反而最佳的效果却表露出来,既有秦汉人的雄强朴厚,又有现代人以古为今的生气;行草书显然得力于李北海,但不取其流美处,专从生辣处下力,写得满不在乎,完全一派自己的面目。
白石老人确实是善学之人,近日我常想“本真”二字深意,当我再次翻看白石老人作品集后,对此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何谓“本真”,那就是把作品的每一个点画线条,都最真实的展示出来,不避丑、不假美,而象唐伯虎、张大千那样的作品表现,实在是不能提倡的。
齐白石是在各方面造诣都很高的现代绘画大师,他跨越了两个世纪,活到将近百岁。继清末民初海派画家之后,他把传统中国画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他的人品、绘画、诗句、书法、篆刻,无不出类拔翠。他的风格对现代乃至当代中国画创作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
齐白石家境贫困,世代务农,仅在12岁前随外祖父读过一段私塾。他砍柴、放牛、种田,什么活都干,12岁学木匠,15岁学雕花木工,挣钱养家。那时雕花,差不多千篇一律,他突破陈规,“造出许多新的花样”。人称 “芝木匠”,1882年他给一家雕花,在主顾家“无意间见到一部乾隆年间刻的《芥子园画谱》,五彩套印”,非常高兴,一幅一幅地勾影,足足画了半年。 1888年,齐白石27岁时开始绘画生涯,先后从萧乡陔、文少可、胡沁园、谭溥等人学画,从陈作埚读书,从王湘绮攻读诗文,任龙山诗社社长。1902年起,出游陕西、北京、江西、广东、广西。七年间“五出五归”,得见名山大川,画风由工转写,书法由何绍基体转学魏碑,篆刻由丁、黄一路改学赵之谦体。1917年二进北京,结识陈师曾、姚茫父等,次年返湖南。1919年定居北京,从陈师曾劝,始行变法。1926年应林风眠聘于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任教。1936年游四川。1937年自加两岁。60岁后定居北京,以篆刻卖画为生,日本人和法国人买走了不少。这时期他与梅兰芳相识,第一次碰面时,齐白石为梅兰芳画草虫,梅兰芳则为齐白石唱一段贵妃醉酒。抗日战争期间,北平沦陷,表示“画不卖与官家”。1946年重操卖画治印生涯,同年赴南京、上海举办个展,并应徐悲鸿聘,任北平艺专名誉教授。1949年当选中国文联委员、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委员。1952年聘为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文史馆研究馆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曾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 术家”称号。1955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授予“通讯院士”荣誉状。1956年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1957年,担任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同年9月16日谢世。卒年95岁。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同年于中国美术馆举办《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诞生100周年纪念展览会》。1983年底至1984年1月于中国美术馆举办《纪念齐白石诞辰120周年作品展览》。有《白石诗草》、《白石印草》、《齐白石作品选集》、《齐白石作品集》、《齐白石山水画选》等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