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一心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3277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1月29日

辛一心-主要贡献

发布时间:2010-01-29 10:34:53      发布人: 孝行天下

    1944年,辛一心受招商局的聘请,负责全局船舶技术改造和技术管理工作,上任后,即组建和改造船舶修造厂和电台,规划招商局6大江轮的大修工程,重新绘制并建立船舶技术图纸、技术资料档案和船籍证书。6大江轮“江顺”、“江安”、“江新”、“江汉”、“江华”、“江建”是抗日战争时冒险驶入川江的。在中国航运史上还未曾有过三四千吨大船驶过宜昌以上的。“江华”、“江建”两轮受日本侵略军的轰炸,“江华”全船焚毁,“江建”被炸沉,后被捞起。当时由招商局承办的6大江轮的修理工作,是重庆国民政府的重大工程之一,这6大江轮要负担最早一批的复员接收工作,必须在1945年枯水季节前修竣下驶,工作异常紧张。全部工程由辛一心主持。每星期他由重庆赶赴远郊唐家沱工场,在船上吃住、办公,与老船员相处十分融洽。1945 年8月抗战胜利,他加紧了修船任务。10月中旬,6大江轮陆续修竣下驶,他乘最后一艘江轮“江建”号偕交通大学造船系师生直抵上海。6大江轮的及时修复,为抗战胜利复员东归作出了贡献。

    1945年后,招商局接管了一大批美国剩余船舶,约40万吨,种类繁杂,最大的是万吨级自由轮。因此,招商局内造船任务很少,修船任务繁忙。局内原有负责修船的工程委员会撤消,全部修船任务交由当时已升任招商局船务处处长兼总工程师的辛一心负责。辛一心凭借修理6大江轮的经验,建立了一套修船制度,修船工作迅速走上了正轨。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在他担任修理打捞委员会主任委员期间,共打捞、修复黄浦江沉船67艘,其中有40艘立即投入航运,以解当时重要物资运输的燃眉之急。他在就任船舶修造处处长的一年时间内,组织48家船厂和65家机器厂建造内河拖船72艘,计14000马力,连同机帆船和木驳在内,共建造了190艘船舶,计18000余吨,创抗战以来造船新记录。

    1950年船舶工业局成立时,局内设计人员只有18名,一年后增加到80名。到1953年辛一心组建船舶产品设计处时已有100名,1954年增至460多名。以往他在招商局难以开展的船舶设计工作,而今不论造船、造机,人才齐备。自他担任船舶产品设计处处长直到逝世的5年中,船舶设计工作取得较大进展。由他领导设计、建造的“民主十号”沿海小港客货船,载客500位,载货500吨,船长80米,吃水4.27 米,排水量2600吨,采用焊接结构,利用由旧船上拆下来的往复式蒸汽机作主机。这是当时第一艘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较大海船。该船建成后,他荣获一机部产品设计特等奖奖状。通过该型船舶的设计建造,锻炼了一大批设计和建造人员,揭开了中国建造海洋运输船舶的帷幕。之后又设计建造了甬—定—沈(宁波—定海—沈家门)短途坐席客货船。由他领导设计的还有5000吨级的沿海客货船、货船和油船以及川江客货船、挖泥船、拖网渔船、沿海拖船等。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的目标是设计建造万吨轮,他向上级机关打了报告,不久获得一机部的批准,可他却不幸病逝。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