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 声
尾 声
月色如水,黄海海面上闪现出波光粼粼。北洋舰队在高速回航旅顺,军舰上除了轮机单调的工作声外,几乎是一片寂静,将士们都在默默回忆今天发生的一切,有关击沉3艘日本军舰的消息并没有让他们兴奋,他们在悼念倒下的战友、乡亲,悼念失去的“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已经完全被黑暗笼罩的海面上,还能够清楚地看到远处燃烧着的“扬威”舰所发出的冲天火光。当明天的太阳升起时,发生在大东沟口外的故事将震动整个世界。
海军提督丁汝昌带着创伤坐在位于旗舰“定远”主甲板下的办公室内,这位忠厚长者心中可能充满着忧伤,经此一战,遭受重大损失的北洋舰队如何再来应对必然会出现的更大的挑战,丁汝昌可能正在灯下拟一份报告,这是他海军生涯中第一次亲历的海战:“昨日大东沟外,十二点与倭开仗,五点半停战,我军‘致远’沉,‘经远’火;或‘超勇’,或‘扬威’,一火,一驶山边,烟雾中望不分明。刻暂‘定远’、‘镇远’、‘靖远’、‘来远’、‘平远’、‘广甲’、‘广丙’、‘镇中’、‘镇南’并两雷艇回旅,尚有两艇未回,‘济远’亦回旅。当战时,我军先十船,因‘平’、‘丙’、‘中’、‘南’四船在港护运未赶上,后船均到助战。倭军十一船,各员均见击沉彼三船。倭船船,炮亦快且多。对阵时彼或夹攻,或围绕,其失火被沉者,皆由敌炮轰毁。我军各船伤亡并各船受伤轻重速查再电禀。”
天津直隶总督衙门内,李鸿章刚刚就委托北洋海军鱼雷教习福莱舍在德国购买鱼雷猎船一事与属下商讨,现在又在检视一份即将寄发总理衙门的电稿,“刘盛休本日电:乘轮,上午三点钟抵东沟,乘小火轮节节候潮,于七点钟到船局询问,共备百余只,拟仍上民船,由沙外径赴沙河子,至安东县登岸,恐在十日内辎重方能下清。明日仍回大轮料理云。鸿。”
同一片星空下,京城东单二条胡同一座气派的府邸内,军机大臣翁同和例行在撰录今天的日记:“上至书房,发看昨日三点。戌刻一电,则平壤告不能守,云敌在高山架炮,俯击人马糜烂也。旋至枢,会看事件。高阳(军机大臣李鸿藻)抗论,谓合肥(李鸿章)有心贻误,南皮(军机大臣张之万)与争,他人皆不谓然。余左右其间曰‘高阳正论,合肥事事落后,不得谓非贻误’。乃定议两层:一严议,一拔三眼花翎、褫黄马褂,恭候择定,写奏片。寄谕叶志超,令与聂士成前后夹击,疏通后路。明发切责李鸿章二道。”
让我们重新回到黄海之上,伤痕累累的“定远”舰上,洋员汉纳根与戴乐尔并肩而立于飞桥,手持香槟互相祝贺,用欧洲人的方式庆祝战斗的结束,在他们看来,能够在如此残酷的海战中坚持作战近5个小时,本身就是充满英雄色彩的传奇。迎着清冽的海风中,听着耳畔的轮机声,戴乐尔的脑海里竟然产生了如诗一般的画面:
好船呐,你从意大利岸旁,载着我热爱的亚瑟遗骸,
驶过广袤平静的洋和海,请张足翅膀,送他回故乡。
送他给空为他哀伤的人;迅捷的船犁碎那倒影在
水中的枪杆,驶过那大海,送回他灵柩,愿一路平稳。
愿整夜里没有厉风搅乱,你疾驰的船身,直到晓星——
晶莹得如我们爱的明净—— 照在曙色里沾露的甲板。
把你的光洒遍昊昊苍穹,船前的长天哪,愿你安息;
和风啊,愿你也像他安息—— 像我挚友,我亲爱的弟兄——
——Alfred Tennyson(丁尼生)
全文终,完成于大东沟海战112周年纪念日前夕
谨以本文献给甲午海战中为国捐躯的中国海军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