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龙友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3346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2月02日

肖承悰:忆肖龙友先生

发布时间:2010-02-02 15:00:06      发布人: 孝行天下

    【肖龙友小传】 肖龙友(1870~1960),名方骏,以字行。 四川省三台县人,为前清拔贡,名中医师。精通文史,医文并茂, 自学成医。一生精研历代中医书籍,理论联系实际, 临床经验极为丰富,疗效甚高。历任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委员, 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名誉院长, 中华医学会副会长, 中央人民医院顾问等职。

    我的祖父肖龙友先生是「北京四大名医」之一,他的一生为发展中医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在人民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曾有「北方肖龙友,南方陆渊雷」之说。

    我从小生活在祖父身边整整二十年,他慈祥的面容,刚直不阿的性格,刻苦勤奋的学习精神,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深深感到他是一位不平凡的中医大师。这篇文章仅仅是我亲自的感受及手头掌握的材料写成的,远远不能反映龙友先生的全部情况,疏漏和错误之处,望了解龙友先生的前辈和同志们不吝指正。

    扎实的基本功

    祖父肖龙友,本名方骏,字龙友,别号「息翁」,解放后改号为「不息翁」。祖籍四川省三台县人,一八七零年二月十三日出生于四川雅安。

    我的曾祖父肖端澍,为清光绪戊于(一八八八年)科举人,曾先后任武昌、大冶两县知县。祖父龙友先生出生之际,正值洪杨革命之后、帝国主义竞相侵略、欧西新学输入萌芽之时。当时士大夫阶级仍以 科举考试为生路,而祖父又为曾祖父的长子,故自幼严受父教,每天诵习诗书,直至深夜,熟读四书五 经、诗赋帖括、四史诸子,同时书法也受到了严格的训练。每当家中来客人时,曾祖父令其背诵,作为待客之礼,深受祖辈的喜爱。故对中国的历史、文学、语言知识,从小就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弱冠之后,祖父赴成都入尊经书院读词章科,考试每获第一。此时博览群书,中医书籍也多涉猎。学习当中古文水平不断提高,中医理论知识不断丰富,这为他以后自学中医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这也启示我们要学好祖国医学,必须要学好中医经典著作,必须有过硬的古文知识。

    动荡的仕途生活

    祖父二十七岁时(一八九七年)考中丁酉科拔贡,遂即入京充任八旗教习。其时正值义和团起义,八国联军攻破北京,祖父饱经忧患,曾被迫给洋人背粮,又曾在琉璃厂卖字以度生涯。

    事后分发山东,先后任淄川、济阳两县知县。到鲁后正值变法维新之始,行新政,废科举,省会设立高等学堂。祖父为之匣订章程,兼充教习。任知县时,他以办救案与外国神父作斗争而深得民心。辛亥革命后,移居济南任闲职。当时祖父在大明湖畔还留下了碑文,一九六二年我去济南度寒假时曾去寻找,但未找到。

    一九一四年祖父奉调入京,历任财政、农商两部秘书及府院参事,农商部有奖实业债券局总办等职,并由执政府内务部聘为顾问。

    自学成医的道路

    祖父为医,既无家传又无师承。他童年时因曾祖母多病,留心于医药,经常到族人所开设的药铺去请 教,渐而在少年时期即能辨药真伪,以后在书院读经史之暇也阅览方书。在读老子及诸子学说中,受到一定的启发,因而悟及岐黄之奥妙,加深了他对中医基础理论的信任及兴趣,进而认真反复地学习研究内、难各经。后因曾祖母「血崩』久治不愈,促使祖父更加努力学习历代诸医家名著,而略有心得。

    一八九二年,川中霍乱流行,省会成都日死八千人,街头一片凄凉,棺木售之一空。很多医生因惧怕传染,不敢医治。而祖父不顾危险,陪同陈君蕴生沿街巡视,用中草药进行救治,使很多病人转危为安。

    于是,声誉雀起。这是祖父以医药服务于人民的开始。

    进入仕途后,虽在官守,也未间断研究医学。当时所译西医书籍亦多浏览,并在公余之暇以医问世,辄见小效。所以当时的内务部及主管卫生机关多聘请祖父为考试中医士襄校委员,并因而取得医师资格。复以自感数十年浮沉宦晦,于国于民无益,更加深了从医的决心。一九二八年,民国政府南迁后,毅然弃官行医,正式开业,自署为「医隐』,号为「息园』,曾撰《息园医隐记》一文刻于扇骨,以述其志。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
  • 肖老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医术水平达到现代先进仪器真乃神医


    写信时间:2012/02/09 1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