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衡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3407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2月04日

武衡-生平

发布时间:2011-01-13 15:57:05      发布人: 孝行天下
  武衡,曾用名武仁惠,1914年3月18日出生在江苏省徐州市一个小商家庭。其父武朗轩经营小糕点铺。兄弟姐妹7人,他最大,有4个弟弟,两个妹妹。他在徐州城上小学,1927年因战乱学校停课上了两年私塾。1929年考入江苏省立南京中学,因反对校长克扣学生伙食而被记大过一次。1931年考入江苏省立扬州中学高中。他在整个中学时期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思想活跃、开朗,爱看进步书刊,如鲁迅编的《语丝》,丁玲、郁达夫、蒋光慈的小说等。他反对国民党的专制独裁和腐败黑暗。
  1934年,武衡高中毕业后,考入北平清华大学地学系。当时正值抗日救亡高潮在全国掀起,武衡积极参加进步活动,特别是1935年12月9日中共地下党领导的,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示威大游行(即“一二·九运动”),受到很大锻炼。1936年2月,“中国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成立,他是首批队员。他同时被推选为学生会干事会干事,管理食堂、消费合作社、进城班车等服务工作。同年秋,他又当选为学生会干事会副主席,在“民先”队部领导下,参与“清华大学实用科学研究会”的工作。他们利用改组派的报纸《北平新报》开辟了若干专栏,武衡任《新科学》副刊的主编,在清华大学编撰稿件后送到城里报社,没有任何报酬。当时国民党当局不准谈国防,他们就以“实用科学”的名义唤起人民的国防意识。他亲自撰写《怎样防毒》、《绥东战争与中国科学界》、《怎样利用寒假》、《长卢盐》等文章。此刊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后出版到7月27日才被迫停止。
  1936年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大多数进步学生与少数右派学生因为喊“中华民族解放万岁”和“中华民国万岁”的口号发生争执,演成斗殴,武衡作为学生会副主席前去劝阻,遭到扭打。事后学校当局反而将武衡等11人通令记大过2次。次日学生会召开谈话会,与会代表认为处理不公,签名请校长重新考虑对学生的处分,此事在北平《世界日报》披露,得到社会广泛同情。地学系也召开系务会议,系主任冯景兰、教授袁复礼、涂长望等仗义执言,同情抗日救国的正义活动。会上通过决议,对武衡遭受不公正处分表示慰问,系务会议记录贴在系的布告栏里,武衡感到莫大的温馨和鼓励。
  1937年7月底,北平论陷以后,武衡化装乘难民车到天津,又坐中国小海轮到山东龙口港,再经潍坊到济南。他在济南组织“平津流亡同学会”,又在“民先”山东省队部工作,输送大批革命青年去山西临汾、陕西延安。他们还在济南《民国日报》开辟了《冲锋号》副刊,鼓励抗日救国。武衡在济南工作了三个月,直到济南沦陷,后到泰安,由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介绍入党。然后他去了山西临汾,又到武汉,再回到徐州前线,成立“民先”第五战区办事处,该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让他们公开活动,诚意合作。1938年5月,徐州突围后,武衡到了广州,后又去长沙见到叶剑英同志。不久,国民党当局火烧长沙城,他连夜逃出,去桂林。最后到重庆,任川东特委巡视员,联络中共地下党员。1939年初,他奉调去延安,于是经西安乘八路军军车前往。
  武衡到延安后,任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宣传部宣传科长,以后又任联络处长,分管延安的大学生工作,又管国统区青年团体的统战工作。
  1940年初,在毛泽东同志直接指示下,由武衡与于光远、屈伯传等同志负责筹备组织了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2月5日,研究会举行成立大会,武衡是大会主席团委员之一,并当选为研究会干事。毛泽东、陈云、李富春、吴玉章、徐特立等同志光临成立大会并讲了话。此研究会成立时即有会员320人。可以说,全边区的科学技术干部都先后参加了此研究会。研究会组织了边区科学理论的探讨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工作。
  1940年5月,为纪念“五四青年节”,举办“青年运动成就展览会”。武衡由中央青委副书记冯文彬引荐,请毛泽东主席题词,毛主席挥笔写就“困难二字是我们所不知道的”12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并签了名。后来武衡一直珍藏着并将其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1941年,武衡任延安最大的图书馆——中山图书馆主任,他积极与边区外联系,利用各种渠道征集、购买图书。当时作为边区政府主席的林伯渠同志兼任中山图书馆馆长,武衡常向他汇报工作。由于林伯渠是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常往返于延安与重庆之间,因此也在各地为该馆募集书刊。中山图书馆经常收到许多邮寄来的书报杂志,有的来自重庆,有的来自香港、法国巴黎等地,多半是海外侨胞捐赠的。该馆当时藏图书数万册,报刊100 多种,成为全延安的图书阅览中心、文献情报中心,为提高干部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和科学文化知识起到了重大作用。
  1941年,武衡兼任了延安自然科学院地矿系的教员,在院长徐特立等领导下,在极艰苦条件下办学,为边区培养了地质矿业方面的人才。他还参加了边区的地质调查,又任延安《解放日报》、《科学园地》副刊主编。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武衡奉派去东北解放区工作。他先后担任过中共吉林省委研究室副主任、黑龙江省杜尔伯特旗旗长、吉林省扶余县县长、嫩江省企业局局长。1948年初任黑龙江省工业厅厅长。这期间,他一方面从事农村土地改革工作,发动群众,支援解放战争,同时又领导工人迅速恢复与发展生产,支援前线,为解放战争的完全彻底胜利作出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衡走上了科技管理领导岗位。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