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黄秋耘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349487987
本馆由[ Phoebe ]创建于2021年05月20日

经历

发布时间:2021-05-20 10:02:59      发布人: Phoebe

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肄业。

194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曾任中共香港文委修补委员,粤赣湘边纵队第一支队参谋,《青年知识》、《新建设》、《学园》编辑。

1935年,17岁的黄秋耘在香港读完了中学,同时考上了香港大学、伦敦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共五所大学。父亲是希望他继承世代相传的祖业,进香港大学或伦敦大学学医。凭当时优异的考试成绩,他已获得了这两间大学的奖学金。但是由于受舅舅、南社诗人马小进和叔叔黄恕如熏陶,黄秋耘从小对文学就产生浓厚的兴趣,他爱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特别爱读中国古典诗词。清华、燕京等名牌大学吸引着他,加上在当时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思潮影响下,黄秋耘说服了开明的父亲,只身一人来到北平,选择了清华大学国文系,希望以文学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

建国后,历任新华通讯社福建分社代社长、《文艺报》编辑部副主任、广东省出版事业管理局副局长、中国作协广东分会副主席、中国广州笔会中心会长、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有《黄秋耘自选集》、《黄秋耘散文选》、《黄秋耘文学评论选》,著有回忆录《风雨年华》。

曾先后在广州军管会、华南联合大学、华南文艺学院、南方日报、中共中央联络部、新华通讯社总社工作。后任新华社福建分社代社长。1954年秋。调中国作家协会任、《文艺学习》常务编委。1956年2月参加中国作家协会。1959年初,转到《文艺报》工作,直至1966年春。在"文化大革命"中曾受3年隔离审查。1969年9月宣布解放,住"五·七"干校一年。1970年秋调广东省革委会宣传办公室工作,次年调到广东人民出版社,后调到广东省出版事业管理局,任副局长。1976年起由国家出版局借调,负责主持修订大型古代汉语词典《辞源》工作。1983-1985年,由中共中央党校借调去编写《一二九运动史要》。1985年出席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后,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广东分会副主席,中国广州国际笔会中心会长,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广东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编委等。1981年和1982年,先后两次应邀赴美讲学,参加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中心举办的活动和纽约圣约翰大学举办的当代中国文学研讨会,并由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中心授予名誉会员称号。1984年5月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成员参加在东京举行的国际笔会第47届大会;1986年6月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成员参加在西德汉堡举行的国际笔会第49届大会;1987年5月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成员参加在瑞士卢加诺举行的国际笔会第50届大会;1988年8月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成员参加在汉城举行的国际笔会第52届大会。

折叠编辑本段晚年

晚年的黄秋耘生活简朴,甚少应酬,常在家中看书种花。

2001年五一节那天,84岁的黄秋耘突然脑中风送进医院抢救,由于病情严重,三个月后终告不治。遵照他的遗愿,"不发讣告,不举行送别仪式,不惊扰亲朋好友,"也没有哀乐低逥的场面,只有一丛丛鲜花和一曲他生前最喜欢的歌曲《友谊地久天长》,伴着黄秋耘走完了他作为作家和革命者的人生路。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作品

《锈损了灵魂的悲剧)(1980年)、《丁香花下》(198牢年)、《黄秋耘散文选》(1983年)、《黄秋耘文学评论选》(1983年)、《黄秋耘自选集》(1986年)、《往事并不如烟》(1987年)、《杂文选粹》(1988年)、《风雨年华》(增订本1988年)。

译作有罗曼·罗兰长篇小说《搏斗》(99年)等。共有一篇短篇小说和三篇论文被译成英文,收入《百花齐放文学》文集,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在美国出版的《秋水》杂志也转载了《雾失楼台》、《丁香花下》、《古怪的猫的自白》等作品。还有一些散文被译成朝鲜文和泰文。《风雨年华》被日本汉学家九山升译成日文出版。

折叠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