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最良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357093429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12月22日

成长历程

发布时间:2010-12-22 10:41:12      发布人: 孝行天下
   马连良先生把马最良看成是自己的接班人,把艺术毫无保留的全教给了他。特别是马连良先生一些早期的剧目,比如:《安居平五路》、《要离刺庆忌》、《焚绵山》等,他不但都学会了,而且都演了。马连良先生很有意让他留在身边,尽量多学几年,同时来来二路。可是马最良也想自己出去发展,挑班唱戏,当时在中原一带是非常红火的。直到现在,一些河南的老观众还能清楚的记得马最良先生和马鸿良先生(马连良先生的另一位堂弟)。一提起马派,不仅仅提到马连良先生,而且也十分推崇另外两位马先生。一位开封的老观众说,他当初看马连良先生演《十道本》等戏,可能由于年岁的关系,一些念白被删除了;最良先生没有删,功力很强,把早期完整的台词念给观众,很卖力气,听着过瘾。当然,这里也存在观众的误解,马连良先生在中期、晚期,都和早期演出有变化,不少剧本都进行了升华和精炼。但从这些老观众的回忆中,可以看出观众对马最良先生的推崇。马最良挑班,跑码头、闯市场,没有一定本事是不行的。他们兄弟二人为了京剧“马派”艺术,一生呕心沥血、忍辱负重,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马最良先生1949年在兰州参军,随部队开赴新疆,后来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京剧团。马连良先生演的戏,最良先生没有不演的;马连良先生晚年少演的戏,最良先生还一直在演。这个团一直坚持到了文化大革命开始才被迫解散。他在1957年,被扣了“右派”,但他不但没趴下,反而继续演出。
  “文革”结束以后,他恢复排演“马派”的热情高涨。虽然先后有河南、河北两省京剧团欲邀怹加盟,但未能引起相关领导的足够重视;又只得带着遗憾返回开封,赋闲在家。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