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木材工业专家王恺同志逝世
王恺遗体告别仪式11月15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贾治邦、李育材、赵学敏、江泽慧、杨继平、雷加富、祝列克、张建龙分别敬献花篮、花圈;我院院长江泽慧致电表示深切慰问和哀悼;祝列克代表局党组前往悼念。前往悼念的还有全国政协委员、原林业部副部长刘于鹤。
前往悼念的还有在院院领导张守攻、蔡登谷等。国家林业局、中国林科院、中国林学会、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西北林业大学、北京光华木材厂、上海扬子木材厂等国家机关、科研院所、高校、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专家、干部职工及亲朋近300人前往悼念。
王恺,国家一级工程师,教授级高工,著名木材工业专家, 我国木材工业主要奠基人、开拓者之一,北京市劳动模范。1917年11月14日,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1940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森林学系。1945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林学院木材工艺硕士学位。学成归国后,任中央工业试验所工程师兼木材工程试验室主任、上海扬子木材厂厂务主任、总工程师。建国后,他作为国家一级工程师先后任北京市光华木材厂厂长、总工程师、北京市木材工业公司总工程师、北京市木材工业研究所所长。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当选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9年调入中国林科院,先后任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所长、中国林科院副院长。他曾任中国林学会第一至三届常务理事和第四、五届副理事长及第六届常务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林学会木材工业分会第一至五届理事长、第六届名誉理事长。在他倡导下,1986年创办《木材工业》杂志,并任主编。他还兼任南京林业大学、西北林学院教授等职。1988年3月退休。
他长期从事木材工业的组织领导和科学研究工作,主张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是我国木材工业界公认的权威。他在扬子木材厂研制成质量超过英商的优质胶合板、压缩木梭等纺织器材以及装配式房屋和跨度30英尺的胶合木梁等木材工业产品,在上海木业界、造船业、建筑业、纺织业有很大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受中央办公厅委托,负责创建了新中国第一代木材加工厂——光华木材厂,并担任第一任厂长兼总工程师,亲自主持北京“十大建筑”所需主要木制品的生产与多项新产品的试制和投产。光华木材厂的建成,对我国木材工业向着现代化发展起到了极大的示范推进作用。“文化大革命”中,他克服重重困难,建成了北京市木材工业研究所。任光华木材厂厂长期间,他与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合作,在人造板胶粘剂及表面加工技术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研制的脲醛和酚醛树脂胶粘剂大大提高了胶合板质量,研发的航空胶合板和船舶胶合板填补了国内空白。其中“航空胶合板生产技术”、“纸质装饰塑料贴面板的研制”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他积极为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献计献策,为开创我国木材工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对森林资源的合理、综合利用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不断拓宽了木材工业研究领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取得丰硕成果。1956年他提出了木材工业应以木材的综合利用为主、综合利用以人造板为主、人造板以纤维板为主的方针;提出了工厂逐步实现无木屑、无刨花、无碎料、无树皮的“四无”设想,使木材综合利用向深层次发展。他呼吁树立木材合理利用、综合利用和节约利用三者结合的整体观念,阐明开发利用竹材和农业剩余物(包括沙生灌木等)作为木材工业的第二、第三资源的观点,对新中国木材工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调任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后,他致力于林业科研工作的组织领导,参与国家技术政策制定、重大科研成果审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为国家林业科技方面的重大决策提供了依据。1986年写的《新技术革命与我国木材工业》一文,指出了中国木材工业的发展方向和任务,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参加制订的《国家十二个重要领域技术政策》获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中他主持制定的《木材综合利用技术政策》得到原国家科委、计委、经委有突出贡献的表彰。
他是一位德高望重、深受爱戴的良师,在欧美、东亚等国家和我国台湾省享有崇高的声誉。他注重培养研究生和青年人才、倾心育人,筹设木材工业青年科技奖,对后辈学者关怀有加、鼓励提携,许多青年学者得到了他学术上的帮助。他一生为振兴木材工业而呕心沥血,1988年退休后仍然笔耕不辍,多有文著发表,主持编纂了《中国农业大百科全书·森林工业卷》、《木材工业实用大全》(共12卷)两部巨著和《英汉木材工业词典》,对“中国人能否自己解决需要的木材问题”、“木材对人体保健和危害”等重大和热点问题给出了答案,为表彰他的功绩,1988年原林业部授予他“老有所为精英奖”。他1994年担任中国老教授协会农业专业委员会副会长,1996年担任林业专业委员会第一任主任,期间由他主编的《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2000年中国老教授协会授予他“科教兴国贡献奖”,王恺同志将奖金全部捐赠中国老教授协会林业专业委员会。
他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献身林业、奋斗不息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执著追求、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注重实践的工作作风,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的去世是我国木材工业界的重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