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36063
本馆由[ 花生壳壳 ]创建于2024年01月31日

关于《平凡的世界》(写作经历篇)

发布时间:2010-02-28 09:34:24      发布人: 花生壳壳
 真正有功力的长篇小说不依赖情节取胜。惊心动魄的情节未必能写成惊心动魄的小说。作家最大的才智应是能够在日常细碎的生活中演绎出让人心灵震颤的巨大内容。而这种才智不仅要建立在对生活极其稔熟的基础上,还应建立在对这些生活深刻洞察和透彻理解的基础上。(路遥)
  概况
  路遥被大家广为人知和评价最高的作品莫过于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作品。全书共三册。作者在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这部小说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路遥因此而荣获茅盾文学奖。
  写作初衷

  陕北黄土高原,自古是一个焦苦的地方。路遥生于斯,长于斯,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求索奋斗,历尽艰辛。他对农村有着非常深刻的了解,和农民有着血脉相通的感情。七十年代末开始的历史巨变,如山洪暴发,如春潮涌动,黄土地上也万马奔腾,大军行进。所有这一切,深深的激动着路遥。他要继《人生》之后,再倾全部心血,为这一方苦难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为这一群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人们,为这一个壮丽辉煌的时代,写一部诗史般的巨著。他把这当作了一项无比神圣庄严的使命。他说“写这部书我已抱定吃苦牺牲的精神,实行如此繁难的使命,不能对自己有丝毫的怜悯心。要排斥舒适,斩断温柔。只有在暴风雨中才可能有豪迈的飞翔;只有用滴血的手指才有可能弹拨出绝响”(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
  写作历程
  1988年5月25日,在陕北甘泉县招待所,路遥用热水敷开痉挛的手,写完了《平凡的世界》的最后一页。随后,他如释重负般把那支用了几年的圆珠笔扔出窗外。《平凡的世界》从1982年开始构思,到1988年完稿,6年间路遥下煤矿、走乡村、绝浮华、处陋室,殚精竭虑,好些时候躺在床上有生命终止的感觉。待《平凡的世界》完稿,这位40岁不到原本壮实的汉子,形容枯槁,看起来完全像个老人。
  作品高度
  创作态度决定了作品的高度。《平凡的世界》三卷100余万字,全书时间跨度从1975年到1985年。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10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堪称新时期文学的一座丰碑。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十几年来,《平凡的世界》和路遥的其他著作版本之多、销售量之大,在中国当代小说中独领风骚。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