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灵魂的救赎
那时我在河南读书,生活十分艰苦,我和我的四个同学一星期主菜只吃得到一罐腌豆腐,爱吃的菜是冬瓜汤里漂着点焦糊的油渣,但是即使这么简单的愿望,在那种艰苦的条件下仍然无法轻易实现。我每月都在盼着父亲寄来的钱,但是也许肠胃长期受着稀汤寡水的折磨,钱来不到一个星期就会被我花掉,没钱的日子里,我痛苦绝望,觉得连起码的生活都无法保障,还有什么意思再学下去,继而悲观地认为我这样一个穷小子上学实在没有意思。当时城里刚刚兴起看录像或者叫镭射电影,课余看过一次后我几乎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影视节目,晚上我甚至和其他同学翻墙出去看,学习成绩直线下滑,我知道这是一种堕落的生活;也知道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的道理;也知道这样下去父母不会原谅我,但是为了追求那种新鲜刺激的场面,我一次又一次往返于学校和录像厅之间。这种状况持续到《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出现在我的视野里之后。
那时我们也都爱到废品收购站去淘书,从废品收购站里淘出书中的居然有一本《平凡的世界》。
闲着无事翻开一看大吃一惊,路遥居然在这本书里塑造两个和我命运差不多的人,一个孙少平,一个是他的哥哥孙少安,他们和一样的贫穷,甚至要超过我,我最记得孙少平去打饭是总是最后一个去,因为最后去可以免费得到一些稀汤赖以下饭。从书里描绘的场景,差不多和我们是一个时代,所以一下子拉近了我与书的距离,在校读书的孙少平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那些自卑,敏感和好强都可以在我身上找到某些契合点,那刻我仿佛走进了书中,成了第二个孙少平,但是比起他来我感到十分汗颜,因为我的堕落,我没有改变命运的勇气,更没有把书读好,我从来没有在一本书面前如此羞愧过。虽然我知道小说里的人物都是虚构的,但是他们的事迹却让我感到作为一个穷人而又人穷志短的羞耻。
我躺在床上思绪万千,想着远在云南父母的深切期盼,而我的不自治简直愧对亲人。读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两个词:苦难和奋斗;平凡和伟大。人生来就是受苦的,不同的是有的人受苦多一些,有的人受苦少一些。而面对苦难人们的反映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人会屈服于命运,有的人会坚强地斗争,但是更多的是努力战胜一些,但又因为退缩而屈服一些,这样进进退退地过完一生。少平将面对苦难的那种韧劲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经历让我不得不想起了不倒翁,想起了弹簧,不管你怎么推他,怎么压迫他,都不能真正的打败他,大大小小的挫折之后,我们看到的是一如既往地奋斗着的少平。而我呢?这个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直击我灵魂的软肋,我穷,但是不能再精神缺钙啊,我连跟命运抗争的勇气都没有,还有什么未来?一个又一个的暗夜里,我不断拷问着我脆弱的灵魂,我做不了孙少平,但是我至少应该学习他,想明白这些,我心中那种块垒一下似乎消除了,阳光下的我感觉豁然开朗。天地一片洁净,我知道这源于灵魂的洁净。
灵魂的洁净是因为一本书的救赎,它的名字叫《平凡的世界》。
书名:《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出版:陕西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