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从历史文化的回顾看,冼夫人是汉越文化融合的先导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他曾经做过替人办理丧事赞礼的“儒”。所以后来人们就把他为首的这一学派称为儒家。他重视“礼”,要求人们严格遵守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做到臣子忠于君主,子女听从父母,下级服从上级。他承认天命,也不否定“鬼神”,提倡德政和教化,反对苛政和刑杀,提倡“举贤才”,主张“学而优则仕”,反对世官世禄的亲亲尊尊贵贵的官僚制度。在思想上提出 “仁”,仁,就是“爱人”,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以缓和阶级矛盾。在教育上提倡学和思的结合,以及“学而不厌,诲而不倦”的精神,主张“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他教育学生学习态度要老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在晚年,他还整理和编写了古代的文化典籍《诗经》、《尚书》、《春秋》等,他的言论还被他的学生搜集、记载在《论语》里。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被统治者奉为正统思想,孔子被尊崇为圣人。孟子继承了孔子关于仁的学说,并在许多方面有所发展。他的政治主张是实行仁政王道,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仁政王道,才能达到统一天下与治理天下之目的,其所有论述几乎都密切联系着仁政学说进行阐发。孔子和孟子的学说合称为“孔孟之道”,对几千来我国社会影响极大。孔孟之道的哲学观点是:只要“风调雨顺”就可“国泰民安”,不需要太多的抗争和思考,“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处理世间的矛盾时,义与利——则重义而轻利;理与欲——则存天理而去人欲;德与力——则主张以德服人,否定以力服人;法与教——则主张德权,认为法律与刑法是次要的。
冼夫人善于从儒家学说中吸取营养,最突出的就是“大统一的国家观念和忠君观念,封建制度永世不变的超稳定观念,以等级森严为核心的道德伦理观念,‘学而优则仕’的知识价值观”(见《岭南文化》107页)在观念文化上,岭南在许多方面赶不上中原文化,但由于冼夫人能“广采博取”,变革求新,也取得有史以来最深刻的变化,形成了有粤西风味的文化特色。
冼夫人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她是南北朝时岭南地区维持安定和平的主要力量,她在开发建设岭南这块国土中,创造了颇具特色的岭南文明。这些都是她接受和实践儒家传统文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