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德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370368299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10月18日

王尔德-评价

发布时间:2010-11-29 09:22:05      发布人: 孝行天下
 唯美主义哲学尖锐批判了当时的物质社会和庸人主义。倡导人应该在生活中发现美、鉴别美、享受美,充分地展现个性。王尔德作为唯美主义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无论是他的主张还是他的个性或者作品都是充满魅力的。王尔德醉心于艺术形式美的追寻,其断言只有风格才能使艺术不朽。王尔德不仅在服饰、装饰、语言的表达以及行为举止等人生的各方面创造了炫然多彩的审美形式,并成功折射到他的作品中去。

王尔德:一只唯美的细腰蜂

  奥斯卡·王尔德入狱之后,据萧伯纳说,他弟弟威利是这样为老哥辩解的:“奥斯卡并不是个品格败坏的家伙,不管在哪儿你都可以放心地把女人交给他。”考虑到萧伯纳对这位爱尔兰同乡兼戏剧家同行既羡慕又嫉妒,这话说不定是他捏造的,可是捏造得也真漂亮,恰好用了王尔德最拿手的悖论形式:谁不知道王尔德是因为同性恋才给关进监牢里去的呢。
  要知道克林顿总统给军中同性恋解禁的事儿,王尔德准会后悔自己早生了一百年。虽然王尔德曾经夸张地说,犯罪是现代生活中唯一的亮点,他自己犯的至多也不过是“风化罪”,被判两年监禁,算得上被“严打”了。
  话说回来,王尔德伤害了自己的妻儿。他的妻子后来伤心死去,他的儿子隐名埋姓地过活。此外,他的“腻友”道格拉斯的父亲昆士布瑞侯爵也并非不值得同情。看过《美国丽人》这片子的,一定忘不了那位退休海军军官浑身湿透地抱着男主角——他以为是儿子的同性恋买家——而恨极泣下的震撼镜头。在后脑勺上给他一枪,昆士布瑞侯爵也是这么想的。当日王尔德昏了头,先向法庭控告侯爵侮辱人格,却被后者反控。他本该清楚舆论的倾向的。
  “如今是这样的年代,读得太多而没时间欣赏,写得太多而没时间思想。”王尔德当年感叹道。他天女散花似的妙语隽言警句怪论,让全世界足足受用了一百年。
  王尔德这只嗡嗡的细腰蜂,专挑细皮嫩肉的上流社会客厅里的众男女下口。男人当然不在话下:“男人啊越变越老,绝不会越变越好。”“什么东西我都能抵抗,除了诱惑。”女人更糟:“女人对许多事情生来就很精明。除了显而易见的东西,什么也瞒不了她们。”“昨晚她胭脂搽得太多而衣服又穿得太少,这在女人向来是绝望的表示。”“坏女人给我麻烦。好女人使我厌烦。”恋爱与婚姻也成了王尔德开涮的最佳材料:“恋爱总是以自欺开始,以欺人告终。”“男人结婚是因为疲倦,女人结婚是因为好奇。”“女人再嫁是因为讨厌原来的丈夫,男人再娶是因为太爱原来的妻子。” ‘女人的一生是沿着情感的曲线旋转,而男人的一生是沿着理智的直线前进的。’……
  
道连·格雷的画像》中,写亨利勋爵故意拿一个念头变戏法,给它涂上幻想的颜色,为它插上悖论的翅膀,将它播弄成了“哲学”,而“事实”却受了“哲学”的惊吓作鸟兽散。但作者忘了添一句说,一个筋斗翻过来,“事实”又回到“哲学”的身旁。这就是王尔德的paradox的艺术,傅孝先认为,这个词不翻成“似是而非”,而应译为“似非而是”。在王尔德的场合尤其如此。调情不是两个人的隐私么?他说得好:“女人可以跟任何人调情,只要有旁人看见。”日记不是一个人的秘密么?他写得更妙:“这里面记录的不过是一个很年轻的女孩子私下的感想和印象,所以呢,是准备出版的。”最匪夷所思的翻案文章,要数《理想丈夫》里的那一句“他恋家的样子简直像个单身汉”。“单身汉的家居然可恋,仅仅因为他是单身!”王尔德下面的话有点儿邪了:“一旦男人荒废了对家庭的责任就没了丈夫气。我不喜欢这样的男人,”《不可儿戏》里的少女关多琳说,“他们太动人了。”
  王尔德就这样,将一切流行观念玩弄于股掌之上。他最有名的颠覆之举,是他在《谎言的衰朽》一文中所说的,生活模仿艺术,胜过艺术模仿生活。他用悖论揭示的真理,委实很难反驳。当然,总的来说,王尔德的艺术属于马蒂斯所谓“安乐椅的艺术”——亨利勋爵只要出场,就总是半躺在丝绸垫子的圈椅上。别看王尔德对上流社会的客厅中人极尽嘲弄之能事,他本质上还是属于这个客厅,所以他的讽刺,顶多痒而不痛。但两年的监禁使他沦入深渊,而深渊使他深刻。在他生涯的最后,他恨不得“连根拔起那轻蔑的舌头"。在客厅里,亨利勋爵曾经说,对伦敦东区(贫民窟)的关心不过是庸人自扰;在监牢里,王尔德终于忏悔道,他早该留意阳光照不到的“花园的另一半”!
  王尔德与中国新文学结缘甚早。在鲁迅眼里,他属于异域“世纪末的果汁”中的一份。1924年洪深改编的《少奶奶的扇子》在上海演出,一时好评如潮。丁西林等剧作家深受他影响,便有了不少君子和淑女在戏台上竞逞其巧舌。如果不限文类,那么这一百年里,中国作家谁最像王尔德呢?也许,林语堂有其幽默,而不免矜持;梁实秋同样尖刻,但失之油滑;钱锺书《围城》的心思之灵慧、口角之波俏,与王尔德真能分庭抗礼,可是钱氏大约不会喜欢这么比照吧。
  在我个人看来,张爱玲的行事行文倒是大有王尔德之风。王尔德素以智力上的优势为傲,张爱玲也是“不聪明的人她就不喜”(胡兰成语);两人都喜欢奇装异服地招摇于人前,在擅长自我包装方面堪称合璧;两人的文字,色彩都丰富而敏感,只不过张爱玲调子偏灰一些;最主要的一点,张爱玲那种皮里阳秋爱损人的特点,简直算得上女“王”了。举一个例子。张爱玲也像王尔德一样,对衣饰作为个人心情及时代精神的表征别有会心:“她的发式和服装都经过缜密的研究,是流行的式样与回忆之间的微妙的妥协。”“宽袍大袖的,端凝的妇女现在发现太福相了是不行的,做个薄命的人反倒于她们有利。”都活脱脱像是王尔德的口吻。张爱玲1990年发表的最后一篇文章,还引到王尔德的名言:“好美国人死了上巴黎。”
  “才,所以装点世界;情,所以粉饰乾坤。”一百年来,王尔德以他卓绝的才情颠倒了众生。有人问温斯顿·丘吉尔,来生最愿意与谁订交倾谈,这位一直活到91岁的“语言巨子”想到的正是那个46岁就死掉的牛津才子。“奥斯卡·王尔德”,他说。可王尔德的名声一度并不好,一些道貌岸然的英国绅士还在以道德的名义不停地声讨他,认为他是一个伤风败俗的“败类”。那时候,王尔德去世已经近半个世纪了,彬彬有礼的英国上流社会“礼遇”给他的骂声一直不绝于耳。可大英帝国首相、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丘吉尔却对他情有独钟,将其视为知音,并把来生预支给了他。王尔德传记的作者写过这样的文字:“在整个人类的历史上,从来还没有过这么出色的善于交谈的作家。”王尔德以他急智妙答的天纵口才闻名于世,这也是我最欣赏的。他天赋的口才成了他的标签属性,他的名字就是擅长辞令口若悬河的代名词。引用于他名义下的任何话都能使语言飞舞。英语文学中没有任何一个人被引用的次数比他更多了。文史学家们也许认为他无足轻重,但读者们、热衷于戏剧的人们了解得更深。王尔德最好的作品——就像他所有的“格言”一样——“拯救”了他,并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使他获得赞誉。“He is one of the most anthologised and quoted of all writers.If William Shakespeare didn't say it Wilde probably did.”(by Robert Mighall罗伯特迈厄尔)。他也曾自诩为是自希腊人以来最伟大的讲演者 。想必这不会有人否认,对他而言也确是实至名归。
  “千年文学产生了远比王尓德复杂或更有想像力的作者,但没有一个人比他更有魅力。无论是随意交谈还是和朋友相处,无论是在幸福的年月还是身处逆境,王尓德同样富有魅力。他留下的一行行文字至今深深吸引着我们。”博尔赫斯在提到王尔德时如是说。还没有一个作家能像王尔德一样,把生活和艺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他那里,这两者无疑是世界上最有情趣的事物,而情趣也正是生活和艺术的本质。他一直想把自己充满情趣的生命体验转化成艺术,他真的做到了,而且是独一无二的。相形其他的作家,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所表现出的一面跟其作品大相径庭,为人也枯燥无味。这会让我们怀疑起他们在作品中所倡导的主张。而王尔德他一生都在为自己寻找着能表达他的人格魅力的写作形式,能充分发挥他的天才的写作形式,但他更在意的是他的生命在现实生活中演绎许多精彩的篇章。他有了这种充满了生活情趣的真性情,其他的人也自然要黯然失色了。
  王尔德的一生似乎就是一个巨大的悖论。他是一个集天使与魔鬼于一身的矛盾人物。既世故又纯洁;既虚伪又真实。他曾说过:“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想生活,就得谋生。同理,想真实就必须虚伪。他一面在取悦上流社会,一边又在讽刺上流社会。在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中,有三位主人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形象。亨利勋爵的世故,功利主义,上流社会与身份;画家巴西尔的“为艺术而艺术”,头脑与才能;及年轻单纯的道连。而道连则陷入了亨利勋爵的循循善诱和巴西尔的谆谆告诫之中。理性与情感、堕落与良知、清醒与困惑的不断搏斗。这本小说正是王尔德真实的内心反映。他在给崇拜者的信中写道:“巴西尔是我心目中自己的形象,道连·格雷是我期望中的形象,亨利勋爵是世人眼中我的形象。”正如赫拉克利特所说:“相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王尔德也正因两极的结合,造就出了他的魅力。王尔德波诡云谲的际遇顿挫,前后判然的生活样貌成就了一件艺术品。这又让我们想起他的一句名言:“一个人要么成为一件艺术品,要么戴一件艺术品。”而王尔德是一件艺术品,又戴有许多艺术品。王尔德还在《深渊书简》(De Profundis)中骄傲地写道:“上帝几乎将所有的东西都赐给了我。我有天才、名声、社会地位、才气、并富于挑战知识。我让艺术成为一种哲学,让哲学成为一种艺术。我改变了人们的心灵与事物的色彩,我的一言一行无不让人费思猜疑。"
  
王尔德真正的文学生涯从1888年起到1894年止,只持续七年时间。1887年,他就任《妇女世界》主编,直到1889年辞职。王尔德第一部值得纪念的著作,是1888年出版的《快乐王子》。引人注目的是,它对儿童和成人都很有吸引力。1891年,王尔德唯一的长篇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问世,英国报章几乎众口一词地予以谴责。王尔德最妙趣横生的随笔集,是他的《意图集》。占全书一半以上篇幅的《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副标题是“论无所事事的重要”。1892年,王尔德自称“带有粉红灯罩的摩登沙龙剧作”《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在圣詹姆斯剧院上演并大获成功。1895年1月3日,《一个理想的丈夫》首演;2月14日,《认真的重要》首演。两部戏均观众如云、好评如潮。4月,王尔德因“有伤风化”罪入狱,被判服苦役两年。1900年11月30日,王尔德因脑膜炎病逝于巴黎美术大街13号阿尔萨斯旅馆。
  《道连·格雷的画像》的创作,就像王尔德生命中众多的事件一样,实在是偶然促成的:王尔德和阿瑟·柯南·道尔同美国出版商J·M·斯托达特一起聚餐,斯托达特席间委托他们为《利平科特月刊》撰稿。王尔德完成的是《道连·格雷的画像》,柯南·道尔写的则是《四签名》。
  最早汉译王尔德的是周作人。他将王尔德译为淮尔德。在周氏兄弟1909年编译的《域外小说集》中,开篇即是《安乐王子》(即《快乐王子》)。
  王尔德创作的童话比他其他的作品流传更广,传播到了世界上每一个有孩子的地方。他生于都柏林的贵族之家,他父亲是外科医生,是位爵爷。母亲是位作家,是当时一个著名沙龙的主持者。王尔德毕业于牛津大学。他从小就受到浓郁的文学熏陶。在都柏林三圣大学读书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再加上本身才华出众,很快就在文学上获得了巨大成功。王尔德富有一种诗人气质,大学时曾得到圣三一诗歌大奖,但后来他并没有走上写诗的道路,而是选择了写评论小说和剧本。虽然他主要以成人作家而著称,但他的早期作品中有两本童话集:《快乐王子故事集》和《石榴之家》已载入英国儿童文学史册。在王尔德的墓碑上,他被誉为“才子和戏剧家”。的确,他是当之无愧的戏剧家。在他事业的顶峰,最具代表的是他的几部大戏,如《温德摩尔夫人的扇子》、《理想的丈夫》等,都是一时绝唱。说到“才子”,早在王尔德为世人所知之前,年仅二十四岁,他的诗作就荣获大奖;在他短短的创作生涯中(享年四十六岁),行文演论,无处不是智趣横生。然而他事业的起飞,风格的形成,可以说都源于童话,也正是他的第一部童话集问世之后,人们才真正将他视为有影响的作家。英国《典雅》杂志将他和安徒生相提并论,说他的《自私的巨人》堪称“完美之作”,整本童话集更是纯正英语的结晶。他的“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观点影响颇广。王尔德追求语言的表达效果。他的童话,讲述性的特点很强。看他的童话,犹如听着琅琅上口的叙述,韵律无穷。几乎所有和王尔德熟识的人在回忆他时,都会提到王尔德无以伦比的口才。看他的童话,每每让人觉得,这位生活在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伟大作家,依然在和我们娓娓交谈,而我们被他的谈吐折服了、迷惑了,像所有听过他讲话的人一样。1888年5月,他的第一部童话集《快乐王子及其它》(包括《快乐王子》、《夜莺和玫瑰》、《自私的巨人》、《忠诚的朋友》和〈神奇的火箭》)出版了。这本书立刻轰动一时,书的作者也成了人们注目的中心。1891年12月,他的另一部童话集问世——《石榴之屋》,收有四部童话:《少年国王》、《小公主的生日》、《渔夫和他的灵魂》和《星孩》。这部书并未像王尔德的第一本童话那样立即受到欢迎,而是渐渐地,特别是在王尔德死后,才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集。这两部作品带有明显的安徒生作品的痕迹。作品流露出消极、悲观的思想。不过,它们所表现的快乐的幽默感和结构美使它们载入了英国儿童文学的史册。这两部童话集在许多方面有区别,体现了作者风格的转变。第二部童话文体更趋华丽,《圣经》体的代名词出现得更为经常。王尔德强调他的作品是以理想的而不是复写的方式来描写现实,也是对摹拟生活的当代艺术的反弹。不过有时这种“反弹”稍嫌太过,使得故事节奏变慢,失去了应有的明快生动。王尔德最著名的童话故事是《快乐王子》和《自私的巨人》。快乐王子的雕像耸立在城市上空,他看到城市的丑恶和穷苦,他的心虽然是铅的,也忍不住哭了。在小燕子的帮助下,王子把身上所有的宝石施舍给穷苦的人们,然而,他和小燕子却落得个抛尸垃圾堆的悲惨命运。《快乐王子故事集》至今依然是英国最著名的童话作品之一,多次再版。《自私的巨人》在王尔德童话中,是篇幅最短的一篇,也是最富有优美、最富诗意的一篇。机趣和戏剧性,像孪生般贯穿于他所有的童话中,也是他的童话最吸引人的地方。王尔德善于用华丽的笔法和生动的比喻造成机趣的描写风格,而他每一篇童话所贯穿的善良与美丽形象所经历的变迁——心的破裂与死亡,以及其中的对抗和冲突所产生的戏剧性的效果———紧紧扣住读者的心弦。王尔德将人性的至美归于至爱,像《快乐王子》个的王子和燕子;《夜莺与玫瑰》中的夜莺。几乎每一个童话都有一个因为至爱而变得至美的形象,体现了王尔德追求理想艺术的初衷,无愧为这位“为艺术而艺术”之始祖的佳作。一次,王尔德给儿子讲《自私的巨人》,竟然情不自禁哭了起来。儿子问他为什么哭了,王尔德说,真正美丽的事物总会使他流下眼泪。
  王尔德有过这样一句话:“这世上只有一件事比被人议论更糟糕,那就是不曾被人议论过。”

更多评价

  在王尔德的童话世界里美好的人有熔不了的铅心,天使会把它带到天堂。
  从美学视角看巴金译《快乐王子及其他故事》
  一颗划过天空的耀眼的流星,一个受世人遗弃和唾骂的唯美主义
  每次看过他的童话都会有很强烈的心灵震撼,那些想象力的种子在湿润的空气里微微发芽……喜欢他一种强烈的宗教感。
  一个用童话就能让世人汗颜的人。 一个如同童话般的人。 一个真正的快乐王子。 被王尔德感动了!!!!
  只要是个有个性的人,在清楚地了解王尔德后,会本能地喜欢上他的!
  生为烟火,何畏绽放
  王尔德,多年的炼狱是否让你看清了什么是爱情?是否改变了你对爱情的虔诚?你还是那个用生命捍卫爱情的勇者吗?你的生命之火已经燃烧殆尽,但绚烂的烟火却永远定格在绽放的一刹那。
  在向着太阳的狱窗边总有一个高大、佝偻的身影,窗外没有夜莺更没有玫瑰,只有无边的高墙、无情的背叛和世人的攻击。窗内没有快乐的王子也没有美丽的小公主,只有冰冷的牢笼、可怕的孤独和漫长的等待。
  他们说你是个沉迷在童话i世界里的呆子,追求“畸恋”的疯子,为爱情燃烧自己的傻子。但你不是傻子,你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你为爱情而生为爱情而亡;你不是疯子,你温吞、优雅的表面下跳动着一颗不羁的心;你不是呆子,在你的童话世界里连石头都有一颗破裂的心。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