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苏俄
斯大林、列宁和加里宁, 1919年
1918年1月15曰,人民委员会通过了建立红军的法令,任命托洛茨基为军事人民委员和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1918年3月,列宁领导召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第七次代表大会,布尔什维克党正式更名为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简称俄共(布)。同年完成宪法,将政权正式名称定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俄。1919年3月,列宁领导在莫斯科成立了共产国际。1919年7月25日,首次表示要归还中国被占领土,“苏维埃政府把沙皇政府从中国人民那里掠夺的或与日本人、协约国共同掠夺的一切交还给中国人民以后,立即建议中国政府就废除1896年条约、1901年北京协议及1907年至1916年与日本签订的一切协定进行谈判。”,1920年,再次声明类似主张。
统治苏俄
国内及周边战争
主条目:俄国内战
布尔什维克驱散立宪会议并签订《布列斯特条约》后,国内形势剧烈动荡,1918年春,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叛乱,控制了乌拉尔山附近的西伯利亚铁路。同年6月8日,社会革命党、宪政民主党和孟什维克在萨马拉成立了立宪会议委员会(后改称全俄临时政府),并控制了萨拉托夫,辛比尔斯克,喀山,乌法一带。11月,高尔察克在鄂木斯克成立西伯利亚政府,又于不久后发动政变推翻全俄临时政府,自封为“俄国最高执政”。同时联合南部的邓尼金,波罗的海的尤登尼奇,在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诸多国家的支持下,发起白卫军运动,对抗布尔什维克,俄国内战开始。列宁领导的人民委员会中央任命托洛茨基为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组建并领导红军,其中大量任用前沙俄时代的军官,对抗白卫军运动。1919年,西线红军的波罗的海舰队击败尤登尼奇及英国舰队,东线红军在伏龙芝等人的指挥下击溃高尔察克的东路白军。1920年,布琼尼、图哈切夫斯基等人率领红军击败邓尼金、弗兰格尔的南路白军。至此苏俄基本稳定了国内局势。
主条目:波苏战争
在1918至1919年期间,欧洲连续发生了德国革命、匈牙利革命、芬兰国内战争等社会主义政党起义,世界局势的顺利发展的引起列宁发动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乐观情绪。他预测俄国革命的下一环将是的德国革命,为援助西欧其他国家的工人运动,他希望能渗透进波兰并建立一个苏维埃政府,然后延伸到德国去支援那里的社会主义革命。苏俄在乌克兰建立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推翻独立不久的白俄罗斯人民共和国,建立立陶宛-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Litbel)。而新生的波兰第二共和国领导人毕苏斯基则希望借机建立的由中东欧国家组成的国家联盟,瓦解苏俄以阻挡其向西扩张,遂于1920年与乌克兰领导人西蒙·彼得留拉结为同盟并派兵进入乌克兰,占领基辅。双方发生摩擦引发波苏战争。由图哈切夫斯基率领的红军在与波兰军进行了几轮拉锯战之后,苏军在华沙战役中被对方击退,双方于1921年3月18日签订《里加条约》结束战争。
列宁、 托洛茨基和布尔什维克士兵在一起,彼得格勒,1921年
主条目:南高加索联邦
列宁曾坚决拥护民族自决原则,严厉的批评沙俄的民族政策为“帝国主义”。然而在1920年,列宁称苏维埃政权无法离开巴库的石油而生存,苏俄遂支持阿塞拜疆的布尔什维克势力,并于1920年4月派红军进入巴库并解散当地议会,成立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同年12月,红军进入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成立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1年2月红军侵入格鲁吉亚,推翻由孟什维克执政的民主政府,建立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3月,这三个国家被合并为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简称南高加索联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