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之女叛逃 苏联颜面扫地
与印度贵族萌发纯真爱情
作为苏联的“第一红色公主”,1926年出生的斯韦特兰娜对自己的身份感到厌倦,这源于自己的私生活受到严父的过多干涉。在斯大林的干涉下,她的两次婚姻均以悲剧收场。用斯韦特兰娜自己的话来说,父亲在1953年去世,让她有了一种重获自由的解脱感。
1963年10月,斯韦特兰娜在莫斯科一家医院里做扁桃体切除手术。住院治疗期间,她结识了一个名叫拉杰什·辛格的印度人。辛格是一名印度共产党员,头发不多,身体瘦弱,留着一把山羊胡子,患有气喘病。在印度,辛格属于婆罗门种姓,出身高贵,但没有一点高傲专横的恶习,他不仅为斯韦特兰娜带来了久违的爱情,也为她带来了“不与人恶”和“以非暴力抗恶”的甘地式智慧,还给她讲述世界各地争取自由的斗争事例。斯维特兰娜申请同辛格结婚,但遭到苏联当局的拒绝。尽管没经过婚姻登记,她终究还是和辛格同居了。
1966年10月31日,辛格因病去世。辛格去世后,悲痛欲绝的斯韦特兰娜写信给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要求去一趟印度,按照当地传统把辛格的骨灰撒入恒河。当时,克格勃根本没有想到斯韦特兰娜会寻机叛逃:因为她与前夫所生的儿子约瑟夫的婚期已经确定,斯韦特兰娜向儿子保证她将回来参加婚礼。于是,遵照政治局的决定,1967年1月,克格勃主席谢米恰斯内派出一男一女两名工作人员,随同斯韦特兰娜前往印度。斯韦特兰娜被安排住在苏联驻印度大使馆的宾馆里,卧室位于小错层的二楼,离地面并不高,透过卧室的落地窗能尽览一块面积不大的花园。更重要的是,斯韦特兰娜发现离宾馆不到50米外,有一幢小洋楼居然飘扬着星条旗,那里是美国驻印度大使馆。
斯韦特兰娜在新德里住了近一个月,感受到从来没有过的自由。她决定不回莫斯科,但又担心苏联政府不同意。她请辛格的叔叔、印度商业部长蒂尼什·辛格为自己说情。蒂尼什一口回绝了斯韦特兰娜的请求,他担心此举会影响印苏关系。不肯死心的斯韦特兰娜索性直接求见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夫人,结果还是吃了“闭门羹”。在辛格的骨灰抛撒仪式结束后,斯韦特兰娜并没有立刻回国,她打电话让儿子约瑟夫推迟婚礼,而她自己则跑到辛格曾生活过的一座印度村庄去隐居。克格勃特工软硬兼施促请她尽早回国,甚至抢走她的短期旅行护照,但都无济于事。
从卧室跑到了美国大使馆
斯韦特兰娜在辛格的故乡又待了一个月,最后在儿子约瑟夫不断打电话催促的情况下,她返回莫斯科的日期定在1967年3月6日,机票也买好了。3月4日傍晚,斯韦特兰娜回到苏联使馆,见到贝内迪克托夫大使。贝内迪克托夫对她没有产生什么怀疑,未经克格勃同意就把一直收藏在保险柜里的护照还给了斯韦特兰娜,并开始安排她的启程事宜。
拿到护照后,斯韦特兰娜回到原来的房间,洗完澡,她开始在卫生间里洗衣服,在使馆花园里巡视的保安偶尔抬头,还看见她的内衣晾在房间里。晚上6时40分,使馆工作人员敲了敲斯韦特兰娜的房门,并从门缝里塞进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您在莫斯科认识的老朋友,印度驻苏联大使之女帕克辛哈·拉姆卡兰前来话别,正在使馆大门口等您。”可是过了半个多小时,斯韦特兰娜还是没从自己的房间里出来。克格勃人员开始紧张起来,偷看了一下她的房间:衣服仍晾在那里,一切都原封未动,只是房间里没有什么动静。他们向克格勃在印度的负责人波格丹诺夫汇报了这一情况,波格丹诺夫赶紧命令手下用钥匙打开房间,结果发现斯韦特兰娜早已不知去向。
波格丹诺夫查看了四周,突然他的目光落在离院子不远处的美国驻印度大使馆。“天哪!我怎么没有注意到这个地方,翻过窗台,只跑几十步路远,斯韦特兰娜一下子就可以溜过去。”波格丹诺夫叫苦不迭,后来在召集全体使馆人员开会时,一名守卫回忆说,他看到过斯韦特兰娜。她提着个小皮箱朝出门口走,边走边说她要和印度大使的女儿会面……
7时左右,斯韦特兰娜只身闯进美国驻印度使馆,很快见到驻新德里的代办休伊。她向休伊讲明了自己的身份,请求美国大使馆帮助她离开印度。次日凌晨1时,斯韦特兰娜飞离印度,6个小时后抵达意大利罗马。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帮助下,斯韦特兰娜被送到瑞士日内瓦避风头。两个月后,斯韦特兰娜终于风风光光地从日内瓦来到美国纽约。一到肯尼迪国际机场,斯韦特兰娜面对围上来的记者,头一句话就是:“我很高兴来到这里。”接着她又当众宣布投奔美国,放弃苏联国籍!
重回苏联,没多久再度离开
1967年正值十月革命胜利50周年,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绝不希望斯韦特兰娜叛逃事件给庆祝活动蒙上阴影。5月18日,苏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秘密会议,对斯韦特兰娜叛逃事件的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克格勃主席谢米恰斯内被解职,一直在政治局中韬光养晦的安德罗波夫接任克格勃主席,开启了克格勃历史上最兴盛的“安德罗波夫时代”。
斯韦特兰娜在美国出版了3本书,后又嫁给了美国人彼得,生下一个女儿奥尔加,但丈夫做生意失败,把她的稿费几乎全部赔光,她只好离婚。1982年斯韦特兰娜带着女儿移居英国,尽管生活舒适安定,但她却感到晚景凄凉,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世态炎凉感到失望,她开始怀念苏联。她向苏联驻英国大使馆发出一封试探性信函,没想到对方很快回复:热情地欢迎她回国,并称来去自由,不咎既往,安排一切!
1984年11月,斯韦特兰娜带着女儿奥尔加,奇迹般地回到莫斯科,苏联政府有关部门的官员亲自到机场迎接她,少先队员向她献了鲜花,人们露出亲切的微笑,热烈地鼓掌欢迎她,仿佛她是从战场凯旋归来的英雄!斯韦特兰娜在感动之余,情不自禁地向记者发表谈话:“我之所以回国,是因为对西方的失望……”然而1986年,斯维特兰娜又离开了苏联,返回美国,后又生活在英国的一家养老院。1988年4月22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发布政令,同意斯维特兰娜和她的女儿奥尔加放弃苏联国籍。现在斯韦特兰娜已经82岁高龄,随着时间的流逝,她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