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通谱
编撰和出版《世界卢氏通谱》是海内外卢氏的共同愿望,但难度极大。多年来卢美松、卢进忠、卢同笋、卢陆胜等贤达都曾为此而竭尽全力,实可敬也。然而编撰通谱必须占有尽可能多的资料,否则就是无米之炊。明清以前的族谱由于战乱等原因大都已化为灰烬,荡作寒烟。清代及民国时期续修的支谱也大多扫荡于“文革”。家谱资料的缺失使编撰卢氏通谱难度极大,但我认为也不必悲观。
1、我们应当以研究的方式与心态编修通谱,而不必急于求成。这是因为我们不能不面对资料、人力、资金缺失的现实。如果“世卢会”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如果各地卢氏贤达都能不懈努力,十年磨一剑,是可以期待的。
2、不囿于卢氏宗亲目前所收藏的族谱资料,而以读万卷书的精神博览、梳理和研究海内外图书馆、博物馆、研究中心所收藏的浩瀚资料,必能推进卢氏通谱的编撰工作。据我所知:我国现存家谱资料约2万余种,其中《中国族谱综合目录》所载12000种;上海图书馆馆藏有10000余种。美国家谱学会收藏中国家谱2811部。在这些族谱收藏中必然有卢氏的相关资料,可拿来为我所用,但可惜以前我们却没有精力和毅力去做这样十分重要的事。
3、建立一个如卢美松先生、卢进忠先生等热心族事,且有研究实力的才俊为首的研究、编辑班子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要充分调动海内外他姓的姓氏研究学者的积极性;这是因为大陆专业的卢氏研究学者其实是屈指可数的。
4、以现代全新的理念和严格的科学态度从事世界卢氏通谱相关资料的研究、编撰工作,切忌因陋就简,尤其切忌闭门造车。
韩国卢氏华枝是卢氏的骄傲,这是因为一个家族在海外的支族能繁衍30万人,能涌现出数不胜数的古今豪杰人士,确实是中国姓氏的奇迹,是卢氏的骄傲,同时也具有促进中韩世代友好及维护亚洲和平的重大意义。因此我对韩国卢氏世系研究一直是十分重视、谨慎的。
2002年9月,我应邀赴韩访问时,曾写了一篇题为《卢穗东渡的时间与路线》的文章,送给韩国各界朋友,以供切磋。在文中我提出了卢穗东渡的时间应在“安史之乱”之际;我认为开基新罗的卢氏始祖卢穗的世系,在没有充分历史资料依据的时候,万万不可急于结论。
韩国朋友赠我以《棣华书院志》(1994年版),其上有卢穗支族的完整世系,该世系认为本支乃长房阳乌(卢渊)之后,其支房祖乃卢文纪(唐废帝以琉璃瓶择为相),文纪之子卢从愿(尚书右丞),从愿之子卢鸿表(徐州刺史),鸿表之子卢震顺(兖州刺史),震顺之子卢惠(更名“穗”,护军),有九子;于唐宣宗末年率九子东渡新罗。
这一世系表确实存在着房系错误和昭穆(辈分)混乱,是应当有待确凿资料考证,是应当推敲再三的。
卢从愿其实是三房卢昶的6世孙,是卢植公之16世孙;其父卢敬一,其子卢缵(王屋令),而非卢鸿表。
卢文纪是四房卢尚之的后人,他是植公的21世孙。卢文纪的曾祖是卢植19世孙、唐代大诗人卢纶;卢纶之子有卢简能、卢简辞、卢弘正、卢简求;简求之子嗣业(官检校礼部郎中)生卢文纪。
卢文纪在后唐、后梁、后晋时期居官任职,卒年约在952年。因此与《棣华书院志》所论卢穗“于唐宣宗末年率九子东渡”时间上相差200余年,显然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