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将领张义安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371733746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11月11日

经历简介(二)

发布时间:2010-11-11 11:47:30      发布人: 孝行天下
        1916年6月袁世凯忧惧而死, 接管“北洋军阀政府”大权的段祺瑞,任命陈树藩为汉武将军,督办陕西军务。这时,张想离开军队去英国留学,在胡景翼的坚决挽留下,当了胡景翼团的“学兵”连连长,驻防龙驹寨(今陕西丹凤县城)。张治军有方,执行任务身先士卒,在当时陕军中独树一帜,深得官兵敬服,不久迁升为备补营营长。陈树藩督陕后, 残酷屠杀革命党人, 激起陕西革命党人和爱国志士群起反对。
  1918年1月,张部驻防三原。他早已蓄意反陈,但碍于胡景翼的动摇状态,暂未发难。当陈树藩命胡景翼去“剿”杀陕西民党人士郭坚、高峻等部时,张认为“三原要地也,得之不可失”。他明里张罗部署东进,暗中与董振五、邓宝珊等人积极准备发动起义。1月25日, 大雪飞舞,张一声令下,备补营“乘雪夜兴兵”,“声势激雷电”。三原起义终于爆发。经两昼夜激战,张、董、邓等部全歼陈树藩的亲信旅长曾继贤、团长严飞龙部,曾、严二人缒城逃匿。战事结束后,胡景翼、曹世英受张义安等之请,分别由富平、耀县赶到三原树起陕西靖国军大旗,发表讨陈檄文,有力地配合了南方孙中山等领导的护法斗争。三原起义成功后,胡景翼和曹世英互争陕西靖国军的领导权。结果将起义军分编为左、右两翼,胡为右翼,曹为左翼,各称总司令,却迟迟不将围攻西安、讨伐陈树藩的计划付诸行动,引起张等部分起义将领不满。张愤然说:“难自我发,我当先讨贼以谢国人。”于是,他与董振五、邓宝珊、李虎臣等率本部300余人, 绕道礼泉、兴平,渡渭河,过周至、户县,沿途击败陈树藩部,逼近西安;并争取樊钟秀部在西安西郊向张部倒戈易帜,改树“靖国军”旗,退出战场,开赴蓝田休整。胡、曹二人获悉张的捷报,决定共同反击陈树藩,迅速派部进围西安。战局出现对靖国军非常有利的形势。陈树藩受到靖国军左、右两军的围攻,损失惨重,立即致电段祺瑞政府求援,并勾结河南镇嵩军头目刘镇华部入陕增援。刘以“调解人”致书胡景翼退兵。胡见西安久攻未克,便连函令张从西安撤兵。张严词拒绝,并申明说:“陈贼背叛民国及陕西人民,不将其打倒,我死不瞑目,因胡再三催促回三原议事, 张便令所部稍退至户县。刘镇华军乘机进攻张部。1918年3月13日,张从三原返回前线率部反击时, 不幸中弹阵亡。1919年4月,孙中山领导的广州军政府追授张为陆军中将,于右任称张部为靖国军的“神军”。其陵墓现在迤山中学的东北角,是占地20 亩墓地四周翠柏成林,幽静肃穆. 前竖着胡景翼将军.1920年冬书写 的“黄狗红羊劫未阑,阵云萧瑟月华寒。龙城飞将今何在,每饭难忘张义安。”的诗刻石字板.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