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人体器官捐献愿望
湖南开展的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是指面向社会公众,在其身故后自愿的器官捐献,不涉及活体器官捐献。
原则上器官或组织功能良好,没有感染艾滋病或其他严重传染病,没有癌症(除原发性脑肿瘤)者,一般都适合捐献器官。所有器官捐献者必须满足自愿、无偿、死亡3个条件。凡愿意捐献器官和遗体的个人,都可在生前通过书面申请器官捐献登记。没有登记但生前未表示不愿意捐献其人体器官的,在身故后,其配偶、成年子女和父母也可以书面形式捐献器官和遗体。
捐赠者去世后,医生就会启动捐献程序,把捐献者尚能使用的器官,移植给临床急等移植器官救命的患者。器官捐献者在完成捐献后的遗体,将由医院进行符合伦理原则的医学处理,恢复遗体原貌。
据介绍,对人体器官捐献者困难家庭,省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将进行人道抚恤或困难救助;并协同为捐献者家属提供缅怀亲人的场所,向相关部门联系规划建立纪念墓地、纪念林、纪念碑或纪念网站等,缅怀和纪念器官捐献者。
相关新闻
百余志愿者电话报名登记
本报讯(记者 唐江澎)湖南省作为全国11个试点省(市)之一,今年9月17日启动了人体器官捐献试点。昨日,记者从省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获悉,目前省内各地共有百余人拨打电话88860095报名登记。不过,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只有10余人填写了《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
据省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在电话登记报名的志愿者中,相当部分是年龄较大的老人,工作人员已将相关信息登记在案。不过,因为该办公室设在河西,考虑到老人上门填写登记表不太方便,工作人员建议有捐赠意愿的老人在家人陪同下前往填表。该负责人表示,将来增加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之后,该办公室有望提供上门送表、现场咨询等服务。对现在因意外或其他原因且有捐赠意愿的,移植协调员将马上上门,确定是否适合捐赠等事宜。
“因为种种原因,目前有捐献愿望但能实现捐赠的仅有20%左右。”据湘雅三医院移植中心副主任成柯教授介绍,我国每年仅因车祸死亡者就有数万人,部分死者在生前有捐献意愿,但由于目前没有合适的捐献途径而未能达成遗愿。“减少需求、避免浪费、扩展来源”是解决我国目前移植器官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
另据了解,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人体教研室可以接受遗体捐赠。只要没有烈性传染病或身体有重大创伤,均可申请遗体捐赠。目前已有近500名志愿者办理了登记手续。此外,爱尔眼库可接受眼角膜志愿捐赠,目前已有100名志愿者成功捐赠了眼角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