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380971303
本馆由[ 孝爱天使 ]创建于2018年01月31日

宜家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去世,他的确改变了世界

发布时间:2018-01-31 14:19:13      发布人: 孝爱天使

瑞典企业家英格瓦·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隐藏了自己作为法西斯主义者的过去,通过设计简单、成本低廉的家具打造了宜家的全球帝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当地时间周六,他在瑞典斯马兰(Smaland)的家中去世,享年 91 岁。


公司在周日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证实了他的死讯。


他在瑞典南部多湖之省斯马兰的一个农场长大,是一个患有阅读困难症的挤奶男孩,读书时很难集中精力。他出身于一个贫困的家庭,后来他靠在乡下卖火柴和铅笔挣到了一些钱。17 岁时,他把自己创立的家居用品邮购业务注册成了一家公司,称它为宜家(Ikea)——品牌名字来自他的名字、以及他所在的农场 Elmtaryd 和他所在的村庄 Agunnaryd 的首字母。


在接下来的 70 年里,坎普拉德将宜家打造成了全球最大的家具零售商。其 350 多家门店遍布欧洲、北美、加勒比地区、中东和亚洲的 29 个国家,总销售额达 383 亿欧元,到店人次超过 9.3 亿人次,32 种语言印刷的产品目录的受众达 2.1 亿人。


这个帝国也让他获得了超出人们想象的财富。在彭博亿万富翁指数(Bloomberg Billionaires Index)上,他以 587 亿美元的身价位列第八。但他强烈的野心让他酗酒成瘾,痴迷法西斯主义多年,还曾试图带领他的员工过一种近乎禁欲的节俭生活。


终其一生,他都过得节俭且勤奋,并将这两点视为宜家成功的基础。他为了避开瑞典的高税收而住在瑞士,开一辆老旧的沃尔沃,只坐飞机的经济舱,住经济型酒店,吃廉价饭菜,买便宜货。他坚称自己的家很普通、自己没什么大钱、宜家的拥有者其实是家慈善信托基金。


然而记者发现,情况并非完全如此。他的家是一个俯瞰日内瓦湖的别墅,他在瑞典有一处庄园,在普罗旺斯有葡萄园。除了沃尔沃,他还开保时捷。他坐廉价航班、住廉价酒店、吃简朴膳食,还会节约到在一张纸的正反面都写字——某种程度上,这些都是为了给他手下的高管们做出的榜样。他想让他们照做,并让他们将为宜家工作视为自己一生的追求。


宜家的确是通过荷兰的一家慈善信托机构、以及一系列复杂的控股公司运营的。但是,这些公司都由坎普拉德家族控制,以避免任何让宜家上市或被分拆的可能性。这种公司架构不仅有利于避税,还可以在坎普拉德去世后依旧保持公司的完整。


他还曾试图控制自家的员工。1976 年,他写下了一份宣言——《一个家具商人的圣约》(The Testament of a Furniture Dealer),用圣经式的戒律,把简洁作为一种美德,视浪费为一种罪恶。他希望员工们能够吸收“宜家精神”,做到谦逊、整洁、礼貌,他们不仅要了解宜家的产品,还要热情地拥抱其企业理念以及工作和生活的原则。


就像宜家的设计师一样,坎普拉德是个善于钻研的人。他树立了一种狭隘的开放:对每件事都要抱有好奇,同时又能够平凡到泯然于众人。他瘦削、戴眼镜,光秃秃的头顶两边是灰白的头发,尖下巴两边也是灰白色的络腮胡。他穿的蓝色牛仔布衬衫和卡其色裤子可能和园丁穿的没两样,但他深色的眼睛和抿着的嘴唇却体现出了他强硬的个性。


虽然他大部分时间都在隐居,但去过世界各地的宜家商店。有时他会匿名走进店里,像询问问题的顾客一样向员工提问,或者像一名热心的员工向顾客提问。他会在宜家董事会会议上发表讲话,偶尔也在大学演讲。他很少接受采访,但也毫不掩饰自己酗酒的事实,说自己每年会戒三次酒。


对于数百万宜家的顾客和公众来说,他基本上不为人所知,人们只能从一本书中了解到他的生活和宜家的成功——他和伯蒂尔·托雷库尔(Bertite Torekull)合著的《设计引领:宜家的故事》(Leading By Design: The Ikea Story)。该书于 1999 年出版,几十年来,它的主题一直在宜家的宣传、坎普拉德个人和该公司的简介中不断被重申。


他说,宜家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就都是因为节俭:在城市中心以外的便宜土地上建商店;以折扣价购买原材料;尽量减少销售人员、让顾客在不受压力的情况下购物;不对看不见的家具表面进行处理,以及将物品包装在平板纸箱里,并让顾客自己带回家里(按照说明书)组装。


1994 年,斯德哥尔摩的报纸《Expressen》在当时刚刚去世的瑞典法西斯分子珀?恩格达尔(Per Engdahl)的档案中发现了坎普拉德的名字。档案文件显示,坎普拉德于 1942 年加入了恩格达尔倡导的法西斯运动,并出席过会议、筹集过资金、招募过成员。即使在 1945 年战争结束后,他仍然和这位领导人保持了密切的关系。在 1950 年写给恩格达尔的一封信中,坎普拉德说,他为自己参与其中感到自豪。


坎普拉德对这些情况作出了谦逊的答复。他在给员工的信中说,那些法西斯活动是“是我生命中最令人遗憾的一部分”、“我一生中最愚蠢的错误”。他表示,他之所以被恩格达尔的愿景——没有共 产 主义、社会主义的欧洲——所吸引,是因为受到了二战前逃离苏台德区(Sudetenland)的德国祖母的影响。


对于瑞典人来说,这些披露使他们想起了二战中令人不安的回忆。虽然瑞典官方号称中立,但德国军队曾从被占领的挪威借道经过瑞典,有一部分数量不明的瑞典人更是纳粹的同情者。在坎普拉德亲法西斯的消息披露之后,犹太团体曾呼吁抵制宜家,但它的生意几乎没有受到影响,坎普拉德也很快就又说起了自己的节俭。


在 1997 年被问及他对宜家文化的贡献时,他告诉《纽约时报》:“嗯,我是个节俭到出了名的人,宜家就是为了像我一样的人而存在的。我不坐飞机头等舱,宜家的高管们也不坐。”


英格瓦?费奥多?坎普拉德(Ingvar Feodor Kamprad)1926 年 3 月 30 日出生在瑞典的皮亚特雷德(Pjatteryd)。他在当地上学,并在哥德堡(Goteborg)学习商科。他在 1943 年创立了宜家,用父亲给他做家务的工钱注册了一家商品邮购公司。


1950 年,他和克里斯汀?瓦尔丁(Kerstin Wadling)结婚并育有一个女儿安妮卡(Annika),后来在 1960 年离了婚。1963 年,他和玛格丽塔?塞内尔特(Margaretha Sennert)结婚,育有三个儿子——彼得(Peter)、乔纳斯(Jonas)和和马蒂亚斯(Mathias)。他的第二任妻子于 2011 年去世。


1953 年,他在阿姆霍特(Almhult)开设了一个陈列室,1958 年,它成为了第一家宜家商店。1960 年代,宜家开到了斯德哥尔摩、瑞典的其他地方以及丹麦和挪威。由于公司不断增长的销售业绩,其竞争对手联合宜家的供应商抵制家,但最终却事与愿违:坎普拉德前往波兰采购原材料和制造产品,进一步削减了成本。


1970 年代,宜家在瑞士和加拿大开设了门店。1985 年,美国第一家宜家在费城附近开业。1990 年代,宜家风靡整个东欧,而到了 2000 年,俄罗斯和中国也有了门店。宜家公司全资拥有其绝大部分门店,但也有大约 10% 的门店属于特许经营。


1976 年,坎普拉德搬到了瑞士。1982 年,他把公司的控制权转移到了荷兰的基金会,并于 2013 年从宜家公司的核心公司宜家国际集团(Inter Ikea Group)董事会辞职,任命他最小的儿子担任董事长。他的另外两个儿子也担任公司要职。坎普拉德 1986 年宣布退休,但还继续前往各地宜家探店,并主导公司的重大决定。


他在 2000 年接受《福布斯》采访时说:“我的任务是为大多数人服务,但问题在于,你该如何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怎样才能为他们服务呢?我的回答是:要接近普通人,因为打心眼里讲,我就是普通人中的一员。”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