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历史揭秘:长篇纪实《半截楼传奇》连载
本帖最后由 湖西大地 于 2010-12-6 17:56 编辑 【编者按】 徐州作家梁成琛长篇纪实文学《半截楼传奇》最近修改完稿。《半截楼传奇》以纪实的笔法讲述了湖西沛县老红军胡玉岭的传奇故事,披露了鲁南、华中通往延安的湖西秘密交通线的创建过程,再现了微山湖西地下党组织与敌人顽强斗争的精神风貌,揭秘了抗日战争时期刘少奇等同志经湖西沛-丰-单秘密交通线去延安的惊险内幕,现征得作者同意,特将《半截楼传奇》部分转载如下,供读者欣赏—— ![]() 老红军 胡玉岭晚年给下一代讲述革命故事照(选自1982年3月江苏《党的生活》杂志封二) 《半截楼传奇 》 梁成琛 著 序 篇 湖西,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让我无法用拙笨的笔描绘出她的神韵,在我的脑海里,湖西又永远是个猜不完的谜。 那年那月,我为了揭开一个谜团,到了X市社会福利院,去拜见一位湖西老人。遗憾的是这位老人已经病危。他在弥留之际留给了我一句似懂非懂的话:“……你的这个问题……在湖西……沛县……鹿楼……叫半截……楼……” “半截……楼?”我来不及再问什么,湖西老人便撒手人寰。 我骑着自行车来到微山湖西的沛县,放眼望去,湖西平原正弥漫着一场大雾。湖西平原浸泡在牛乳一般的雾里,显示出土地神奇的魔力。 湖西,曾经是个神鬼莫测的世界。微山湖是北方地区著名的淡水湖,湖东岸是群山连绵的凫峄山脉,俗称泊东。湖西岸是几百里一马平川的大平原,俗称湖西。湖西地区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带,几十年前,这里交通信息不发达,是地地道道的穷乡僻壤。湖西地区的很多村落至今都还保留着厚厚的族谱,记载着在明朝洪武年间,祖先从山西老鸹窝迁民,一路风餐露宿,千里迢迢来到微山湖西岸,聚族而居,一代代地繁衍生息下来。先民们在湖西平原水草丰茂的地方搭建一个个窝棚,形成现在村庄的雏形。人们昼出夜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苦劳作,在窝棚周围构筑了纵横交错的河渠和道路,把田野分割成若干小的单元格子。一辈辈的湖西人生老病死,死后就埋葬在村落旁边的田野里。平原上那一片片隆起的坟冢长满荒草,残破的石碑和歪歪斜斜的石马、石人散落其间。人和鬼比邻而居,活人的村落房舍和死人的土包坟冢星月相伴。平原上那一条条通向村庄的小路,同样也连接着鬼神的世界。在湖西,乡村和坟地有的隔着几块田地,有的仅仅隔着条乡间小路。白天时候,乡村小路属于人,鬼神躲让着人;夜晚乡村小路属于鬼神,人要让着鬼神。在父辈人绘声绘色的讲述中,鬼神的生活仿佛是一个反物质的世界,是湖西乡村现实生活的镜像,有时甚至比现实生活更鲜活精彩。 我的童年一半在微山湖上度过,一半在湖西度过。湖西有首童谣:“太阳落,鬼下坡,逮着大人熬汤喝,逮着小孩捏窝窝……”或许是湖西地区乡下文化太低娱乐太少的原因,或许湖西人对未知神秘的向往,湖西乡下的鬼故事异常丰富多彩。鬼故事大都来自上辈人的叙述。孩子们躺在母亲的怀抱里,听母亲讲院子里游荡的“老猫”、水塘里的“蛤蟆娘”、野地里奔跑的“红眼绿鼻子”、专吃小孩的“麻胡子”……小小的年纪脑子里就已经建立起了关于鬼神的条件反射。这些阴森恐怖的词语成为管束孩子们的神奇口令,只要喊一声“红眼绿鼻子来了!”立刻会带给孩子们一阵莫名的恐惧,不管孩子们当时哭闹得多么厉害,马上停止哭泣,变得异常乖巧听话。 湖西有过很多冤魂。其中最令我震撼的是发生在抗战初期的湖西“肃托事件”,这是一个提起来让人心惊肉跳而又极为犯忌的敏感话题。尽管我硬着头皮用笨拙的笔写出了《湖西“肃托”案》和《湖西惨案大揭密》,但人们总不愿正视那鲜血淋漓的历史画卷,而是在默默地翻阅我的《湖西英烈传》。在诸多的英烈里,几乎每个人都有着一串串可歌可泣的故事。这其中,胡玉岭的名字并不起眼,然而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名字让我费尽了许多周折而又不得不去关注他的故事。 那年那月为了那位湖西老人的一句话,我独自骑车奔赴湖西的广大区域,便是这个缘由。 到湖西就是为了揭开一个谜团,而这个谜团的关键点在哪里?沛县,我是知道的。沛县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有汉文化的牢固根基,有滨临微山湖的地理环境,有汉城、沛公园、泗水亭、歌风台、吕布射戟台、栖山汉墓等历史古迹,有独特的民俗文化。沛县是汉高祖刘邦身为沛公起家发迹的地方,素有“千古龙飞地,帝王将相乡”之美誉,不仅以汉文化的发祥地而著称,更是一个富有革命斗争和光荣传统的老区。沛县墩寺小学,1928年中共沛县特别支部在此建立,被誉为沛县革命的摇篮。古老的沛县大地燃起了革命之火,豪迈的沛县儿女在微山湖岸边广袤的土地上演绎着动人的故事。湖西老人提到了鹿楼,鹿楼是沛县西部不远的一个乡镇,这里会有什么秘密?半截楼在哪里?我按图查询,逢人就问。 有人告诉我:“鹿楼往西丰县境内就有个叫半截楼的村庄。”我欣喜若狂。没想到那位湖西老人告诉我的断断续续的话竟然这么轻易地就找到了! 我骑车到了半截楼村。这村庄不大,事情更是十分地简单,说白了,问了十几个老年人,也听了一些故事,可惜这半截楼没有我要查找的东西。 “怪了!”我大失所望。 无意间,一位70多岁的老人向我随意丢了一句:“你不会是找人的吧?” 我顺口说:“也算是吧。” “听说以前有个叫半截楼的艺人来过咱村,听说是沛县那边的人。” “有个叫半截楼的艺人?半截是个人名?”我眼前一亮。 折回头再去鹿楼看看,真的有点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到了鹿楼,东问西问,都是摇头客。鹿楼现在根本没有什么半截楼的建筑,也没有听说谁叫半截楼。 正当我心灰意冷的时候,有人对我多说了几句话:“鹿楼也不是白叫的,也不是没有楼,要说日本人来之前,鹿楼还是有一座楼的,后来让日本人烧了,只剩个楼框子了。再后来听说在那里面开过酒店。不知是不是你要找的半截楼?” “这酒店是什么人开的?”我急切地问。 “胡家。” “还能找到他们的人么?” “人是石婆庄的。” “叫什么名字?” “胡成仁的父亲,胡玉岭。哦,对了,他还是个老革命呢。” “胡玉岭,老革命?”我的眼前又是一亮,真是断线的风筝又有了抓手。 我要寻找的就是湖西的革命老人啊!只有湖西的革命老人才有可能拥有打开湖西秘密交通线大门的钥匙,才有帮助我揭开那个谜团的可能。 于是……湖西平原的大雾散去了。 于是,老红军胡玉岭的名字进入了我的笔记,我才有了《半截楼传奇》这个故事,并从中揭开了沉寂于湖西半个多世纪的一段神奇的历史秘密。 (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