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许翔文奉上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一个很普通的家庭妇女,但是她在我们儿女的心目中却是一个勤劳、善良、明事理、持家有方的伟大的母亲。
解放前,我们一家七八口人(那时候奶奶还在)只靠父亲一点微薄的工资过活是远远不够的,全靠着母亲的持家有方来支撑起我们这个家。一开始,母亲靠着帮人洗衣服、织毛衣、绣花贴补家用,母亲甚至还上街卖过菜。后来,在家里最艰难的时候,母亲还将自己最心爱的嫁妆典卖,帮一家人渡过难关。
解放后,父亲被调到外地工作,家里家外全靠母亲一人操持。母亲就领着大一点的孩子糊火柴盒、帮人家带孩子,就这样把我们七个儿女抚养成人。母亲再一次用她那瘦弱的肩膀扛起了我们这个家,让我们感受到了母亲的伟大。
母亲是个非常明事理的人。她一共生育了七个儿女,其中有六个都是女孩。过去的思想都认为女孩上学没有什么用,女孩子要想上学是很难的,要供这么多孩子上学就更是难上加难了。可母亲不这么想,因为她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人没有文化是不行的。因此,她顶住压力,克服艰苦,让七个儿女都上了学。她自己也不甘落后,村里举办扫盲班,母亲第一个报名。母亲学习非常刻苦,遇到了不懂的就问我们,有时还要我们抽查她学得怎样。就这样,母亲凭着顽强的毅力在短短的三个月就把三千多字的《扫盲学习手册》学完了。我们要感谢母亲,正是因为有了您的通达明理,才有了我们的知理明义。母亲,谢谢您!
母亲的心地善良,与邻里之间从未红过脸,母亲也常教导我们,要与人为善,不要与人争吵,忍一忍又不会少什么。我们也在母亲的教导下学会谦让、平和、友爱。
我们要感谢母亲的还有许多许多,在我与母亲之间就发生过许多让我至今难忘的事情。听说,在我刚出生后不久,由于家里孩子太多,又都是女孩,有人提议将我送人,以减轻家里的负担。但是母亲坚决不同意将我送人,她说:“就是再苦再难,我也不能将自己的亲骨肉送人。”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有一位伟大的母亲。长大后,我们姐弟逐渐明白了家里的艰辛与母亲的不容易,我们也学习母亲吃苦耐劳的精神,自己打工挣学费。我们帮人挑沙子、打石子,糊火柴盒、做针线活……生活虽然依旧艰辛,但是一家人在一起却是那么幸福甜蜜。
1968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我响应“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要到农村老家去务农。母亲知道后二话没说,领着我去邮局给老家的亲戚打电话,帮我联系回老家务农的事情。电话联系好后,母亲还是不放心,怕我不认识去吉水老家的路,于是母亲决定亲自送我回老家。可由于母亲年纪大了,离开老家时间久了,母亲已记不清老家的车站名,我们只好坐车到了吉安,然后凭着印象在乡间公路上向老家的方向走去。我记得那时是九月份,太阳还是很毒的。已六十岁的母亲帮我拎着行李,用一双小脚蹒跚地走在毫无遮荫的乡间公路上,累得汗流夹背。可不懂事的我却一路上埋怨母亲为什么不记得老家的站名,害我们走这么远的路。母亲却不生气,还一路上安慰我,口中总说着:“就快到了,就快到了。” 我的口渴了,母亲就上路边的人家为我讨水喝,讨来了水,母亲先递到了我的嘴边,自己的嘴唇都发干了,还直说不渴。每走到一个村,母亲总会给我讲讲这个村的一些情况,还跟我说她当年是怎样与父亲带着我们沿着这些村庄从老家走出来到赣州的。听着母亲的讲解,我觉得一路上也不那么疲乏了,四十多里的乡间路,我终于在母亲的鼓励下坚持走了下来。后来,我才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她是怕我坚持不下去,所以一直在用话语帮助我,鼓励我。这就是我伟大的母亲,心里只想着儿女;这就是我伟大的母亲,只为付出,不为索取。我要再一次地说声:“妈妈,谢谢您!”
今年是母亲诞辰100周年,逝世16周年的纪念,我以此文献给母亲,寄托我对她的思念与缅怀。最后,我想对母亲说:“妈妈,请您和父亲放心,您的儿女们一定会好好的生活,会永远相亲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