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一位叫“蹇鸣”的聘用记者被证实于日前离开该报社。99年岁末,这位记者采写的消息《中国发现160岁寿星》曾轰动一时,引起的连锁反应便是北京各家报纸纷纷转载。
他并没有见过160岁老人本人。《中国消费者报》一位姓蒋的编辑这样说。3月23日,这位编辑与中国妇女报记者作了如下对话:
“这篇稿子是蹇鸣写的,他是聘用人员,已离开报社了。”
“贵报是否对老人年龄做过考证?”
“很难说,该清楚的都在报纸上写着呢。”
“能否告知一下老人地址?”
“老人过着隐居的生活,蹇鸣曾郑重承诺不透露他的地址。他也未见过老人本人。”
事实上,蹇鸣并不是惟一热衷于报道160岁寿星的记者。1999年3月,当读者对这一消息感到有些冷却与淡忘之时,署名“包延怀、赵琳”的相关长篇纪实报道相继出现在南阳晚报、辽沈晚报、扬子晚报等大江南北的晚报上。
从南到北,遥相呼应,妙笔生花,活灵活现的记者见闻使160岁老人吴云青俨然成了1999年初一个炙手可热的新闻人物,一个长寿神话变成了颇为离奇的新闻故事。
人海茫茫,青山不老。从哪里去揭开一个创造了中华民族长寿奇迹并成为“世界长寿第一人”的吴云青的谜底呢?
这时,21年前第一个报道老寿星吴云青事迹的名叫“吕德明”的人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吕现在是延安宝塔区商贸局党委书记。
吕回忆说:“我十几岁时就认识吴云青,又与他接触了20多年。1978年,我在青化砭公社任文书,吴老常去那里的粮站买粮,粮站主任问吴老年龄,吴老不说,粮站就不给细粮,吴老无奈才说是道光最后一年生的。”
吕德明根据推算,写出了报道《童颜鹤发一老人》刊登于1978年9月11日的《陕西日报》四版,当时披露吴云青为127岁。
吕介绍,人民日报1980年9月10日刊发报道。报道说“陕西省延安市青化砭村一百四十二岁的老人吴云青……”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八方舆论聚焦陕北。好多国家与中国联系,北京人口学会联系延安地委考察吴的长寿经验。当时的延安地委召开了常委会,地委书记冯怀亮派当时的副专员高兴海带领医务人员专门考察,得出长寿经验有三:一不吃荤;二经常参加劳动;三不结婚。
随着调查深入,情况发生了急剧变化。有关部门从山西五台山档案中查出,吴云青曾于建国前参加过瑶池道组织,该组织后被确认为组织,而从档案中确定的吴云青的年龄是1980年为84岁。据介绍,当时的陕西省委领导曾对报道失实进行了严肃批评,表示要纠正与澄清。
由于142岁的巨大效应,此时的吴云青已被选为市政协委员,转了城市户口,民政部门每月发30元钱。随着142岁的神话被戳穿,吴云青被取消了政协委员资格,其它待遇也自然中止。
吕德明说:“我的报道有些失实。在我的印象中,吴老说自己是道光年间出生是记忆有误,他长期出家,很少与外界接触,没有多少文化。”吕表示:“吴云青是一个比较老实、憨厚的老汉,不是故意说谎。”
据多人证实,吴云青从来不把自己的年龄示人,大多是以一笑对待别人对他年龄的追问。而一些人根据需要不断地演绎着他的年龄。
清末,36岁的吴云青在济源王屋山学习道教九转内丹功法。1900年左右到陕西延安青化砭村青化寺既学佛法,又炼内丹。
1998年夏初,吴青云随弟子苏华仁到安阳北郊;1998年9月22日凌晨,吴云青仙逝于北效佛祖寺。
98年9月24日上午,吴云青被安放于此地的瓷缸内,缸上扣瓷盆,缸外建石塔封闭。 2000年12月24夜,打开石塔,掀去瓷盆,吴云青肤色深褐中透红,周身完好,肌肉仍有弹性,银色须发如初。
百余岁金刚身成为奇观,引起轰动,《安阳日报》、《大河报》先后报道,国内多家报刊及东南亚报纸争相转载,瞻者如云。后为吴云青建地宫,供人瞻仰。
吴云青金刚体是道家修身文化的结晶,值得研究。三年来,吴云青金刚体完好如初,使灵泉寺增加了长盛不衰的吸引力
〔佛教在线2007年1月18日消息〕据《东方今报》报道: 17日,在河南省安阳县灵泉寺,吴云青老人的肉身,被请入一尊造价20万元的水晶棺中。
灵泉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院中央有座1米多高的石塔,被人称为“墓塔”,在它西南侧五六米远,是一处地宫。
“他至今肉身通体透明,可见骨骼。”安阳县文化局灵泉寺文管所所长孟宪伟说,吴云青老家在河南荥阳,佛道双修,是一位得道高僧。
文管资料显示,吴云青生于清朝道光18年(1838年)。他15岁出家,于1998年9月24日坐化于灵泉寺,活了160岁。
当时,安阳县文化局的领导及吴云青的弟子,将呈坐姿的吴云青老人安放于一个瓷缸中,用石头和泥浆封缸,并于次日封塔。随后他的肉身被放在墓塔内两年多。
2000年12月24日,安阳县文化局的相关领导,以及佛教名山九华山的专家,将瓷缸打开。“当时我惊呆了,‘吴老’银髯飘拂,肉身非常柔软,用手一摸,肌肉还富有弹性。”文管所副所长杨计法说,当时九华山的几位专家也连连称奇,他们称目前国内只有九华山保存有3尊不朽肉身(转者注:广东韶关南华寺也保存有3尊不朽肉身)。
“吴老”被请出来后,被安放在了地宫的一尊玻璃柜中。因为地宫比较潮湿,设备简陋。2006年8月,安阳县政府专门拨款20万元,向江苏省东海县一家企业订购了一尊水晶棺。
“今天是‘吴老’被请出墓塔6周年的日子,我们专门将‘吴老’请到水晶棺里。”孟宪伟说。
17日下午3时10分,10余人协力将用酒精擦拭过的水晶棺直立了起来。众人将吴老的肉身,顺利放在了水晶棺中。之后,棺内会被抽成真空,以利于更好地保护“吴老”的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