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哀悼汪宁生先生
昆明,云南民族大学王东昕教授并转汪先生家人和治丧办公室:
惊悉我辈学人敬重敬爱的学术导师人世楷模,著名民族学人类学考古学家,中国学界南天一柱,民族考古学开创者,云南民族大学首席科学家、《民族学报》主编汪宁生教授2014年2月1日13时40分在昆明红会医院逝世。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的同仁同事不胜悲伤哀悼。
汪先生1959-1963年曾在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任教。他以“远绍清儒近接五四,衡平中外纵贯古今”的学识,立足川滇黔倾心研究民族学人类学考古学,在青铜岩画、语言文字、数卜八卦和人类史前史领域创获良多。他曾跟1997英年早逝的四川大学童恩正教授交相辉映并称西南新学双雄,是新中国教育体制略不世出的异数奇才。
中国改革开放后,汪先生在文物出版社推出德国民族学家利普斯和《事物起源》译本,滋养一代学人;率先前往欧美著名大学讲学访问,考察世界民族和人类文明,亲率云南学术团队跟北京林耀华先生的团队默契配合,共同推动中国民族、考古和史前史研究,为学界留下了丰富的创新遗产。
汪先生生于庚午殁于甲午,在人间特立独行八十五年,始终充满龙马精神。他晚年出任云南民族大学首席科学家,特别注意维护学术阵容,奖掖提携晚生后辈,每有新作必寄晚辈看为《民族学报》年刊殷勤约稿:其志老而弥坚,传承了中国学人的厚道;其学老而弥笃,维护了中国学术的尊严。其学其志,泽被中国学界千秋万世。
先生问世之年,中国风雨如晦鸡鸣不己;先生谢世之际,中国初涉小康但天下仍欠平治,生态仍须恢复,人文学术仍待生聚,边疆民族语言宗教领域尤须自治善治讲信修睦,体现多元一体公平正义,共和宪政协商民主。汪先生毕生致力于此示范于此,临终嘱意于此垂念于此。我辈学人深蒙先生恩泽,自当克绍箕裘见贤思齐。
执此哀伤困厄时刻,请汪先生家人、云南民族大学及学界同仁同事接受我们的悼慰,善自珍摄相互体恤,
忍痛含悲节哀治事。请王东昕教授代我们在汪先生灵前致祭并向亲友告慰。诚盼云南民族大学能于明年2月1日(腊月十三)汪先生逝世周年时举办追思会以志纪念。
汪宁生先生千古!汪先生英灵与中国学界同在!
诔曰:
伟哉建邺,起凤腾龙;大哉先生,天纵精英
灌云其籍,周封其姓;金马其命,金陵其名
天将大任,少小困窘;弱冠入世,旧邦新命
业修新闻,调干燕京;矢志考古,思接先秦
曲高和寡,林昭知音;九死无悔,特立独行
伉俪北国,卜居春城;转益多师,持道有恒
执教民院,取法南中;沧源岩画,晋宁青铜
南诏钟鼓,大理斯文;衡平中外,纵贯古今
事物起源,山外昆仑;数卜八卦,学究天人
布道列国,走笔传神;南天一柱,史志称尊
老执牛耳,弥笃经纶;睥睨时贤,启迪后昆
甲午开岁,元亨利贞;哲人其萎,遗爱留馨
先生示寂,驾鹤西巡;尼父赉志,绝笔亡麟
钦哉先生,剑胆琴心;杏坛降帐,道山归魂
门墙列士,馥郁盈庭。伏惟尚飨,求仁得仁!
致悼人:
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包智明、张海洋携单位同仁和门下研究生共悼。
中国人民大学胡鸿保,中共中央党校胡岩、靳薇,复旦大学纳日碧力戈;中央民族大学祁庆富、王庆仁、陈长平、陈理、潘蛟、王建民、达力扎布、李鸿宾、李德龙、曲木铁西、彭武麟、贾仲益携门下研究生同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