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保原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414051182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1年06月09日

1939.1-1940.5《与赵保原统战关系的形成和破裂》

发布时间:2011-06-09 09:25:12      发布人: 一米阳光
1939年1月,日伪军大举进犯胶东抗日根据地。伪山东省自治联军张宗援(原名仓谷次太郎,因与张宗昌结义,取名张宗援)部、伪军刘桂堂部自平度沿烟(台)潍(县)公路进犯掖县,3月进犯招远、黄县。面对日伪军的大举进攻,为保存有生力量,胶东区党委、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于1939年2月退出蓬黄掖根据地,迁驻莱阳西北部山区,建立平(度)招(远)莱(阳)掖(县)山区根据地。区党委机关驻张格庄,第五支队司令部驻山后村。
  胶东区党委和山东纵队第五支队进驻莱阳时,正值国民党“胶东行辕事件”发生。该事件是国民党内部学兴社(中统外围组织)、复兴社(隶属军统系统)派性斗争的结果。胶东行辕成立后,学兴社分子卢斌任主任,复兴社分子厉文礼任副主任。卢斌于1938年秋末走马上任后,即到山东第七行政专区(驻威海)和第九行政专区(驻栖霞)活动,拉拢郑维屏、蔡晋康入其门下,并召集党、政、军、民负责人讲话,拉拢培植私人势力,排斥异己,引起国民党复兴社势力的嫉恨。副主任厉文礼(时任山东第八行政专区专员兼保安司令,驻潍县。莱阳隶属第八行政专区)为扼制卢斌咄咄逼人的气势,即任命王海如到莱阳取代王鲁风(已为卢斌收买)任县长,并派其保安团(团长胡鼎三)随同前往。胡团以保卫行辕为名驻扎莱阳。此前,厉文礼已委托徐淑明说服了赵保原反正,赵保原接受厉文礼收编,由即墨开往莱阳城磊山后驻扎。王海如任县长,卢斌如骨鲠在喉,一心想把他挤出莱阳,遂以行辕名义电请省政府以苟梦龙取代王海如。1939年2月,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批准所请,委任苟梦龙为县长的电令到达莱阳。王海如通过密探得此消息后即与胡鼎三团密谋起事,在征得厉文礼允许后,于2月26日夜11时许包围行辕,激战一小时,拘捕了卢斌、保安十七团团长刘东阳及十七团三营营长、莱阳北麓区区长兼行辕督察处处长宋振庭,次日晨逮捕了苟梦龙。27日上午,胡团离城西去,途经马山埠时,将卢斌等4人杀害,制造了震惊胶东的行辕事件。
  行辕事件发生后,胶东国民党内部勾心斗角,一片混乱。地方势力各据一方,扩展势力,抢占地盘。胶东区党委和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决定抓住时机,利用矛盾,积极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争取赵保原、蔡晋康等国民党地方部队共同抗日。当时,赵保原新任莱阳县长,为争取其共同抗日,胶东区党委和五支队多次派人做其工作。
  赵保原,原名赵宝圆,反正后改名赵保原。山东蓬莱人,行伍出身。早年投奔张宗昌任下级军官,张宗昌倒台后,潦倒数年。后去东北,在大连网络张宗昌旧部,参加伪满军,几经升迁,到1937年升为伪满警卫师师长。1937年冬,日本浪人张宗援在京津地区收容散兵游勇、土匪流氓,组成伪山东省自治联军,发展到两个师。因这些乌合之众没有战斗力,即向伪满军要来一个师,这个师就是赵保原的警卫师。该师改番号为山东省自治联军卫队师。1938年3月该师参加台儿庄大战,5月战败后退到即墨,流露出反正意向。厉文礼为发展个人势力,即委托徐淑明(时带本团在昌邑招兵买马,补充台儿庄大战后该团的缺额)游说赵保原。1938年底,赵保原反正,暂归厉文礼,被厉委任为第八区保安第三旅旅长,由即墨开到莱阳城磊山后。行辕事件中,赵保原以刚反正为由拒绝参与该事件。行辕事件后,驻行辕的省政府驻胶东视察团团长杨沛如、行辕二科科长孙秀峰、国民党七区党务专员兼青岛市党部委员李先良、国民党九区党务专员林鸣九等在海阳发城开会,商定了应急措施:一是封锁消息,防备日伪军乘机进攻行辕驻地莱阳城;二是为防驻军赵保原滋生事端,决定立即电请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加委赵保原为莱阳县长,以稳定局势。电请第三天,省府批准赵保原的委任令下达,赵保原即接任县长。不久,省政府委任赵保原为第十三行政区特派员兼保安司令。1940年初,国民党苏鲁战区又任命其为暂编第十二师师长。
  赵保原因反正不久,立足未稳,又急欲取得国人谅解,树立抗日形象,加之共产党多次做工作,因而接受了中共共同抗日的建议。
  1939年3月,由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发起,在栖霞县桃村召开各友军联席会议,成立鲁东抗日联军,赵保原任总指挥,山东纵队五支队司令员高锦纯和国民党山东第九区专员兼保安司令蔡晋康任副总指挥。除保安第一旅旅长姜黎川因未当上总指挥拒绝参加外,全胶东各派军事力量全部参加了联军。五支队还在莱阳城成立了驻莱阳(赵保原驻地)办事处,专门负责与赵保原联络,努力促使抗战力量的团结与壮大。
  鲁东抗日联军成立后,各部互相配合,共同反击日伪军的多次进攻,取得了重大胜利。
  5月下旬,日军为打通烟青公路,控制胶东半岛,对胶东进行第二次“扫荡”,进攻的主要目标是莱阳和栖霞。5月26日,伪山东省自治联军张宗援部及刘桂堂部300余人进攻莱阳城。在日军飞机轰炸下,赵保原弃城出逃,张宗援进入莱阳城。31日,山东纵队五支队在国民党徐淑明部的配合下,将敌人逐出莱阳城,赵保原重新入城。后因日军飞机不断轰炸,日伪军乘机再次攻城,赵保原再次撤出莱阳城。6月2日,五支队和友军再次攻城,日军弃城南逃,五支队追至团旺一带,与赵保原部合击敌人。在八路军模范行动影响下,赵部下层官兵积极配合八路军夹击敌人,日伪伤亡惨重。张宗援被击成重伤,逃到青岛后毙命。两次收复莱阳城战斗,共毙伤日伪军400余人。
  同年冬,日伪军兵分五路对胶东抗日根据发动冬季“大扫荡”。山东纵队五支队发布《为动员一切力量粉碎敌人连续“扫荡”的宣言》,胶东各县党组织响应号召,组织发动群众,配合五支队,展开破袭战,先后对胶东栖(霞)莱(阳)、平(度)莱(阳)等6条公路进行大破袭,使主要交通干线中断,为粉碎日伪军的“扫荡”赢得了时间。  
  11月9日,侵占平度、即墨、掖县的日伪军分五路进攻莱阳。其中一路在太平庄遭到五支队袭击,另一路乘五支队追击逃敌之机,进攻并占领莱阳城。此时,伪山东省自治联军参谋长李燮坤指挥日伪军千余人,从平度祝沟出发,并由驻青岛、即墨的日伪军从南路配合进攻莱阳。大敌当前,已升任国民党山东省第十三区行政专员兼保安司令的赵保原命副司令韩炳宸率邓学良团、穆俊锋团三连、特务营机枪连共700余人在松旺庄以西的丘陵地带设伏,并命保安十七团(团长王鲁风)协同作战,阻击日伪军东进。10日至11日,保安十七团及韩炳宸亲率的主力在松旺庄的西太平山和郭家庄村西孙家茔地与日伪激战,全体将士奋勇杀敌,打退敌人多次冲锋。韩炳宸身中三弹,重伤殉国。傍晚,日军进入莱阳城。
  在韩炳宸部与日伪作战之时,山东纵队五支队于10日下午回师莱阳城外,与日伪军激战一昼夜,12日黎明联军收复莱阳城。12月2日,日伪军又集中5000兵力再次进攻莱阳城,赵保原弃城逃走。日伪占领莱阳城后成立了伪县公署【1939年12月3日,日军占领莱阳城。12月6日,伪莱阳县政府宣布成立,赵慈尊(莱阳市吕格庄乡西野头村人)任伪县长。】。从此,伪政权在莱阳开始了反共卖国的罪恶活动。
  从1939年5月到11月,鲁东抗日联军互相配合,多次收复莱阳城,粉碎了日伪军的冬季“大扫荡”。但是,赵保原由其反动本性决定,借共同抗日之机,丰满了羽翼,并逐渐暴露其反共反人民的本质。6月,就在八路军山东纵队五支队与日伪军作战之时,赵保原即在莱阳城残杀抗日军人家属、青救会会员200余人。8月,在进攻掖县抗日根据地失败后,赵保原又在莱阳大肆逮捕共产党员和抗日军民,镇压抗日团体,强迫进行“登记自首”,提出“将共党赶出莱阳”的反动口号。11月上旬,赵保原退出鲁东抗日联军,改“抗日联军”为“抗八联军” ,下令洗刷抗日标语。在八路军山东纵队五支队在栖霞与日军作战时,他竟率部从背后袭击五支队,配合日军作战,使莱阳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面对赵保原的进攻,胶东区党委和八路军山东纵队五支队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9月18日,五支队在掖县大原村召开万人大会,声讨赵保原反共害民的罪行。11月8日,胶东区党委在发给各县的《关于如何坚持胶东游击战争的讨论提纲》中,号召各级党组织和抗日武装,团结各界人民,揭露赵保原为首的顽固派反共反人民的罪行,克服困难,夺取抗战胜利。中共莱阳县委积极响应区党委的号召,大力发展武装力量,发动青年踊跃参军,于8月成立了第十三武装大队,10月成立特务队(负责保卫县委机关)。1940年2月,十三武装大队改编为县大队,6月特务队改编为特务连,编入县大队。地方武装的迅速扩大,有力配合了八路军主力部队的反投降、反“扫荡”斗争。
  在招莱边区,莱阳、招远县大队和抗日民众配合五支队,从1940年2月开始对国民党顽固派进行反击,2月21日,一举击溃了盘踞莱招边区的徐淑明部保安二十六旅,进而向蔡晋康部反击,摧毁其栖霞县政府,打垮了“抗八联军”的北部势力。接着,主力部队和县大队,于26日与马连庄据点顽军激战一夜,将其攻克,击溃国民党莱阳保安团千余人。赵保原见其部属接连失败,亲自上阵,率其两个主力团2000余人,进入莱招边区根据地。3月9日,顽军在崤山一带向抗日根据地包抄,五支队主力在莱阳县大队等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奋起反击,激战数日,打退顽军多次进攻。14日黄昏,五支队发起反攻,终于将顽军全线击溃。
  此后,以赵保原为首的顽军不断配合日伪军对根据地进行“扫荡”。6月,五支队主力在莱阳县大队配合下,激战20余天,粉碎了日、伪、顽对莱招平掖根据地的“六一大扫荡”。10月2日,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旅(9月18日,八路军山东纵队五支队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旅)十三团、十四团在莱阳县大队配合下,采用“围城打援”战术,首先包围了占据小森格庄和军寨的赵保原一部,然后在白石山设伏,打退了前来增援的赵保原两个团。经两昼夜激战收复了小森格庄和军寨,赵保原部龟缩到院里据点。12月下旬,县大队配合十三团、十四团,攻克了赵保原的院里据点,迫使赵保原退守日庄固守。正当十三团、十四团准备围歼赵保原的邓学良团时,驻莱阳日伪军200余人,于26日夜,向十三团、十四团发动袭击。十三团、十四团主力分头截击,在大沽河岸将敌击败,毙伤日伪军40余人。最后,十三团、十四团回师合击日庄据点,经7昼夜激战,攻克日庄。赵保原被迫退到海阳发城。1941年1月中旬,赵保原配合日伪军2000余人,向平、招、莱、掖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莱阳县大队及各区武装配合山东纵队五旅主力,在小沽河畔给敌人以沉重打击,重创赵保原6个团,粉碎了敌人的联合“扫荡”。
  从1940年2月到1941年1月,莱阳的抗日武装配合主力部队与赵保原部多次战斗,粉碎了日、伪、国民党顽军夹击八路军的阴谋,把赵保原的部队从院里、日庄一带赶到海阳发城一带,巩固了莱阳西北山区抗日根据地。
  1940年5月13日,莱阳县委联络各抗日群众团体、社会进步人士、绅士名流等代表90余人,在北山口村(现属马连庄镇)召开莱阳县临时参议会成立大会。会议通过《莱阳县临时参议会成立宣言》,还就县政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鉴于赵保原贪婪嗜杀,残暴不仁,并一再制造磨擦,破坏抗战,会议一致通过罢免赵保原莱阳县长职务,选举李芸生为莱阳县长。同时决定通电全胶东,发出讨赵呼吁,要把赵保原驱逐出莱阳。14日,按“三三制”原则,莱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宣告成立,并颁布《抗日民主政府施政纲领》。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广泛开展了民主建政工作,普遍选举产生了区、乡、村三级民主政权,同时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民主政治,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促进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莱阳西北山区抗日根据地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扩大。
 
注:1939年12月3日,日军占领莱阳城。12月6日,伪莱阳县政府宣布成立,赵慈尊(莱阳市吕格庄乡西野头村人)任伪县长。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
  • 真实记录,喻世后人。


    写信时间:2014/03/07 20: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