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载沣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416531144
本馆由[ 邓佳婉儿 ]创建于2011年01月18日

周总理评价载沣

发布时间:2011-01-28 11:22:47      发布人: 邓佳婉儿
        周恩来总理曾对载沣作出过公正全面的历史评价。那是1960年1月26日,总理在全国政协接见特赦回来的溥仪及其家族成员时的一次谈话。特将评价载沣的内容整理如下:
  1、周总理说:载沣是在一种特殊的情况之下,身不由己地被慈禧临终推上监国摄政王的高位的。慈禧当时满以为她自己还不会死,所以才做出了这样的选择。第二天她明白自己活不了,想改变昨天的命令已经来不及了,又勉强加上个大事请示太后,算是了却了这件事情。其实,不是因为载沣适合做摄政王,慈禧才选了他。而正是因为他不适合,慈禧才选他的。这个历史责任不能由载沣来负担。还说:载沣忠于大清,在位时尽了他最大的努力,而未能阻止王朝的灭亡,这不是他的过错。谁也不能阻挡历史车轮的前进。
  2、周总理说;载沣在辛亥革命爆发后主动辞去监国摄政王的职位。他后来也没有主张对革命进行武力反抗,也没有站出来反对宣统皇帝“逊位”。这些表现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和人民的意愿,客观上有利于革命。还说;到了民国以后,贵族和遗老中有人不遗余力地进行复辟大清王朝的活动,但载沣却始终没有积极参与。这一点也是难得的。
  3、周总理说:载沣后来作为一个平民,作为溥仪的父亲,如果他移住长春去依靠他的儿子,在人情上是说得过去的。这同溥仪去当“皇帝”是不同的,同溥杰等人为“满洲国”效力也不一样。但他毕竟是一位政治家,是一个反对分裂祖国的爱国者。他在日伪的统治下没有屈从日本人的一再劝诱,坚持不去东北,在政治上同“满洲国”划清了界限。在这件事情上,他充分表现了民族气节,政治胆识和魄力。这是他晚年的最大成功。
  4、周总理说:到了民国时代,载沣还一直在王府里坚持实行前清的旧礼,好象是要永远坚持下去。但是到解放以后他就把它全取消了,这是他思想开通进步的表现。还说:载沣的国学底子很深厚,又是清朝末年到民国、到日伪时代历史的活见证,他如果能够有更长的寿命,一定会对文史研究做出很好的贡献。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