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追根溯源,祭拜先祖,家道斐然!
进入个人中心
帮助
转为繁体
退出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434579392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1年06月20日
林萱治 撰
林云铭,福建闽县(今福州)人。
字道昭,
号西仲。
号损斋, 乙巳(1665)春,林子行年三十有八,
自署其斋曰损,遂号为损斋居士,
别号沤浮隐者
室名挹奎楼。
入杭以来,皆再生之岁月,今追数之,名为耆艾陈人,
生于明崇祯元年(戊辰年1628年八月二十二龙),
公历(1628年9月19)
卒于康熙三十六年(丁丑年1697七月十九日)。
公历(1697年9月4日)
娶蔡氏封孺人(林云心林西仲的侍妾)。明亡时,他已16岁,视清兵入关为异族统治,有“遗民”的思想。因此在清朝政府建立的最初十四、五年间,林云铭只是默默无闻地读书,不急于求取功名。这是明末知识分子特有的政治态度。且少年时,他父亲林兆熊(郡庠生)被人构陷入狱,乃“与长兄林云镶发愤读书,凡诸子百家率皆浏览成诵,能言其所以然。其为文如天马行空,不可羁绁xie”。顺治戊戌(1658)才赴京考试,中了进士。时年31岁。
朝廷派林云铭为江南徽州推官,三年后离任。由于品行高洁,治事精敏,听断如神,邻近郡县发生疑难案件,都要请他去剖决,平反了冤狱,故甚得人心,又去任职。在《白门治狱》一诗中,林云铭自述苦况说:“白门路半千,一岁三往复。滞迹城南寺,盈床尽文牍。昼夜不停披,情辞駴hai心目”。这样,在九年中三进三出。正像他的《述怀长歌》所描写的:“同时巧宦多超迁,我独九载空萦牵。”虽然忙忙碌碌地干,却因“朝议汰冗员”,而裁遣返乡了。他说:“余支离成性,不为事物所宜”。从此,他隐居闽北建溪,专心修书立说,一生著述丰富。
最初的作品有:《楚辞灯》(四卷)、《韩文起》(十二卷)、《庄子因》。后者出版于清康熙癸卯(1663)迄今三百余载。林云铭十分喜爱庄子的学说。他深入研究,“注庄二十有七年”,“数十载寝食于庄,久稔ren其大旨”所以对《庄子》理解得很透澈。认为许多“读庄者未尝读得庄,而赞之者亦未尝赞得神奇工妙处”。因为“前此注庄诸家,解其可解,而置其不可解,甚至穿凿附会,颠倒支离,与作者大旨风马无涉”也。历史上的学者,对《庄子》的论点不一,“或以老解,或以儒解,或以禅解”,林云铭指出,这都显得不当,“不如还以庄子解之”。在《庄子因》中,他的观点自有独到之处,并且贯澈了求实的精神。鲁迅对《庄子》的评论:“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字史纲要》)。现代学者认为,庄子的哲学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他否定神主宰世界,无神论的色彩很鲜明。但历代数十家注释《庄子》者,很少像林云铭这样敢于提出“还以庄子解之”。
其次,国内学者对《楚辞灯》的评价也很高,认为:经过科学分析和考证,《楚辞》中有争论的重要篇章,林云铭的观点和解释,较之古今别的名家所提论据或见解,更为近理。
在这之后,林云铭又写了《四书讲义》、《吴山鷇kou音》、《古文析义》及《西仲文集》等书。其中的《古文析义》,国内语文学家曾加以评述,说这部书作为传统的语文教育,历来被社会所重视。光绪末年废止封建科举制度之后,它曾列入一些大学堂文史系的必修课。尤其在南方地区更有影响。《古文观止》就是在《古文析义》的基础上改编的。
但是,在林云铭的生活中却遇到一次严重的挫折,这就是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反清的“甲寅闽变(1674)3月”因林云铭不愿被耿精忠所“招致”,为耿精忠拘囚。他回忆说:“丁卯(1687年)六月十三日籍家,牵舍应戳者三”。后被押送到侯官县,关在“邑狱”里。第三年九月清兵至,始获释。浙江文士仇兆鳌编选云铭著的《挹奎楼选稿》时也提到这段史实:“云铭官知县,耿精忠叛清,胁降不遂,囚之三年。及释,移家钱塘。”这一事变烧毁了林云铭的家,造成生计困难,“瓶乏椿粮裋褐shuhe穿,妻儿相向泪潺湲”。于是,“重蚕西湖路数千”,被迫离家远走了。与云铭同科考取了进士的浙江毛会侯说:“甲寅闽变后”,云铭的“文章则倍胜曩时”,因为经过艰难险阻,“志愈苦、而思念愈沉,兼挟以忠愤不屈之气,行乎其间。如金之锻炼,如水之曲折,如松柏之催仰于霜雪。.....”(《吴山彀音序》)
林云铭的文章多有问世,作为祖国的精神财富保存下来。他卒年70岁,葬于西子湖畔。惜坟茔于“文革”中被毁。
0
150*****317
验证码:
换一张看不清
请为您已经逝去的亲朋好友留一段话、点一柱香、献一束花,让他们在天堂永不孤单。
现价:20天堂币
接管纪念馆以后必须做好维护工作,如果长时间不进行维护,我们将无条件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