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毓铭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434809309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12月17日

艺术特色

发布时间:2010-12-17 11:24:56      发布人: 孝行天下
     《京剧二百年之历史》一书,记其演唱“嗓音绝佳,为票友老旦之第一人。其嗓音之结实,远过于龚,而无龚之嗓音动听。”卧云居士嗓音高亮坚实,确较龚云甫为佳,他在台上演唱向为“乙字调”,三十岁左右时,一个晚上演双出,嗓音也不觉吃力。与龚云甫不同的是,卧云居士的嗓音以高亮为上,而少龚云甫之宽厚,故其演唱缺少龚云甫苍老周正之特色。至于有说他在演唱上常有声音枯竭之弊,那是在其晚年演出时出现的,青壮年时期并非如此。
  卧云居士在龚云甫演唱艺术基础上,根据本身嗓音条件,有所变化。比如根据嗓音极高的特点,他在演唱腔调上,吸收了一些小生行当的娃娃调唱腔特点。他对嗓音控制得很好,腔调周转,灵活自然,尤擅唱一种接近“嗖”的“疙瘩腔’(即在长腔的转折或衔接处的一种转折极速的小腔)。同时他还吸收了孙派(孙菊仙)老生所谓“一口气”的唱法,如唱《钓金龟》中“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二黄散板]唱句,“一场空”三字的长拖腔,使用的是“一口气”的唱法,先抑后扬,在“一”字用腔上尽量控制气息的流出,“场”字高扬,随着一个小“疙瘩腔”,紧接着用强有力的气口(似有一种爆破之力)唱出“空”字。不仅唱得气足声酣,而且把康氏听到儿子不赡养自己时的悲愤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真实动人。
  卧云居士不仅注重演唱技巧,在念白上也很讲究。传统的老旦念白更接近白话,故在语调的平仄和用韵上,不甚考究。卧云居士在处理念白的吐字发音和用韵上,吸收了言菊朋吐字发音的技巧,故他的念白不仅吐字真切,在语调上抑扬顿挫,高低疾徐,也处理得恰到好处。他的白口给人以朗朗上口、优美动听的感受。特别是他的念白注重语气的表达。在《四郎探母》中,当佘太君听说杨延辉回宋营的消息时,有这样一句念白:“怎么,四朗他!他、他回来了?”按一般念法,“他、他、他”三字极迅急地连续念出。而卧云居士在这句念白中,却做了特殊的设计,念出第一个“他”字时,有个明显的停顿,然后再连着念出另两个“他”字。这种处理,不仅把这句简单的台词念得更富于乐感,而且这第一个“他”字后的停顿,恰当地表达了佘太君听说四郎回来时的惊喜心情。
  旧时老旦行当普遍存在着重唱轻做的倾向,卧云居士演戏却很注重身段动作和表情。例如《母女会》一戏中王母的进窑、出窑动作,按老演法只是做一个低身的动作,而卧云居士的进出窑动作,却设计了侧低身、拧身、翻扬水袖的动作,这个动作是在旦角进出窑动作的基础上加以变化而成,尤其是他的身材不高,动作敏捷、干净利落,在舞台表演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