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作战部队到建设大军
公路工程二师,这支部队是在解放战争基本结束的建国初期时,由中南军区湖北军区及各分区调集的万余官兵组编而成,部队番号是“中国人民解军一零零四部队”。
官兵中有土地革命时期为挽救民族危亡参军的红军战士;有抗日时期为驱逐倭寇参加革命的八路军、新四军健儿;有为推倒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而投身三大战役的工农子弟;更多的则是为捍卫新生红色政权,保卫人民胜利果实粉碎帝国主义侵略野心,参军参战的热血青年。
当党的工作由革命战争基本结束而转入国民经济建设时,这只部队接受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响应党中央、毛主席发出的“根治长江水患,为长江两岸人民造福”的伟大号召,一手拿枪,一手拿锹,苦战了70多个日日夜夜,于
部队在荆州、沙市、江陵稍作休整,在“八一”建军节那天,奉中央军委之令,为粉碎敌人破坏,速去海南抢修一条国防公路。 部队离开荆沙、江陵,从武汉乘船到岳阳,转乘军列至广西黎塘下车,开始了翻山越岭的长途行军。八月的南方赤日炎炎、热浪滚滚,官兵们背着几十斤重的枪支弹药和干粮,日夜兼程。
当时,年轻的新中国正面临着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封锁包围,东面朝鲜战场烽烟未灭,南面美舰虎视眈眈盘踞台湾的蒋氏王朝,大喊反攻复国,敌机在空中超低飞行,散发传单,地方残余匪特见空就钻,捣乱破坏,妄图阻挡我军南进。官兵们克服重重阻力,经过18天的长途跋涉,行程1500 余里,胜利到达琼中地区安营。
在黎苗兄弟民族聚居的五指山区,经过整整两年的开山劈岭、涉水架桥,一条北自海口秀英港,南至海防前线榆林港,全长300余公里的海南岛一级国防公路全线竣工。为纪念在这次巩固国防建中,做出重大贡献和牺牲的人员,在海南公路建设纪念碑上,铭刻着300余民烈士的姓名。
没等官兵们抖净满身尘土,中央军委又急令二师班师回汉,到湖北参加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大型钢铁厂的建设。到湖北建设大钢厂,这是多么振奋人心的美好梦想啊!
1982年在武钢工作的部分红军老战士合影。
【前排左起】樊文烈:山西赵城人,1936年3月参加红军。王明镜:陕西宁强人,1935年4月参加红四军。刘玉林:山东掖县人,1936年8月参加红军。徐文珍:湖北天门人,1933年参加红二军。包正堂:湖北洪安人,1929年4月参加红军。
【后排左起】陈兴:四川清川人,1933年3月参加红四军。杨袓全:江西宁都人,1933年参加红军。刘文秀:陕西延川人,1935年12月参加红军。贺培:湖北潜江人,1927年参加红二军。潭方:江西宁都人,1933年2月参加红军。王勇:四川渠县人,1933年10月参加红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