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彭宇到肖雨生
从彭宇到肖雨生
2007年,南京一位名叫彭宇的青年人主动搀扶跌倒的老太太,并将其送到医院,结果老太太却反咬一口认定彭宇就是撞倒她的人,最后,彭宇被法官一审判罚承担老太太的一部分医疗费,共计4万多元。彭宇事件引发了严重的“破窗效应”。2009年3月,南京一名75岁的老汉在下公交车时,从车后门一头跌倒,爬不起来,在其身后的乘客都不敢上前救他,幸亏老汉急中生智大喊:“是我自己跌的,你们不用担心。”听了这话,众乘客才上前救他。
2010年10月9日上午10时30分左右,在武昌火车站综合体路段,一位老人突然晕倒在地,路过的众多乘客都视若无睹,有的快速离开,有的停止观望,老人在地上躺了约半个小时,从此路过的行人至少上千人,但却没人去扶一把。最后,幸亏正在此处维护公交安全秩序的公交五公司二分公司经理杨习斌帮忙,将老人及时移交给敬老院。(10月10日《楚天金报》)
日前,深圳市委组织部一位78岁的退休干部肖雨生,在福田区的小区里跌倒,在路人和保安的眼皮底下窒息而死,从头到尾15分钟,无人扶。(12月22日《中国青年报》)
群众不敢主动救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一些“好人不得好报”的事件给他们的教训太深刻、刺激太强烈,无情的现实让他们学会了明哲保身。这种选择宁要良心不安,也不要被讹的危险;这种选择罔顾生死,只求自保;这种选择正在流传,谁也无权站在更高的首先审判台上对其进行呵斥。但一个社会如果人人相疑、互相戒备到了如此程度,这将是何等冷漠的一个社会?
挪威作家易卜生说:每个人对于他所属的社会都负有责任,那个社会的弊病他也有份。学者崔卫平说:“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
因此,要摒弃社会上那种恶劣的见死不救、见义不为之风,我们不但要大力表彰那些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好心人,同时更应该以更大的力度严厉惩处那些反咬一口、诬陷好人的无良受助者。更为重要的是,要从立法的高度、从政府的层面保护那些见义勇为的人,使那些人在助人为乐时考虑的只是帮助别人,而不是首先想到会不会被讹着。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肃清彭宇事件恶劣的“破窗效应”,在社会上真正树立起助人为乐的高尚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