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教育家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438975068
本馆由[ 光辉岁月 ]创建于2010年11月12日

经历概况

发布时间:2010-11-12 17:28:11      发布人: 光辉岁月
         1942年秋,他继金毓黻出任中大历史系主任,他为提倡对西北边疆问题之研究,组织边疆研究会,延请专家讲授维吾尔文,聘韩儒林讲新疆史、蒙古史,请金毓黻开“东北史”课程。所以,在国内大学的历史系中重视边疆史研究者,首推他主持的中大历史系。
  1944年,他到在四川三台的东北大学任教授。1946年到南京中央政治学校(1947年改名国立政治大学)任教,仍在中大历史系兼任教授。
   1948年沈刚伯应教育部长朱家骅坚请同赴台北协办台湾大学,遂去台大任文学院院长兼历史系主任,在1948~1969年主院期间,他为推进院务和提高学术水准不遗余力,设立了考古人类学系、图书馆系,加上原有的中文、外文、历史、哲学四系,使台大文学院有了六个系。1949年增设文科研究所,后于1956年增扩为中国文学、历史、哲学、考古人类学4个研究所,1966年又增设外国语研究所。1967年起中国文学研究所和历史研究所招收博士班,把历史研究所的硕士班分为一般史学、近代史、中国艺术史三组。沈刚伯于1954年3月与在台史学家组织成立了台湾的中国历史学会,任理事长,理事会与监事会成员中有胡适、张其昀、方豪、钱穆、李济、姚从吾、罗家伦、蒋廷黻、萧一山、劳干、郭廷以、刘崇鋐、张贵永、董作宾、毛子水、朱家骅、李宗侗、凌纯声等学者。
  1957~1972年间,沈刚伯与李济在台湾共同主“中国东亚学术研究计划委员会”工作,主持了东亚各国汉学家与西方各国汉学家之间的许多学术活动,对台湾的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起到了鼓励和推进作用。1970年沈刚伯以其学贯中西、开史学新风、对中国史学及文化与外来文化之关系的独到见解,被遴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沈刚伯于1965年70岁时患有肺癌,却长年与病魔抗争,并继续主持文学院,1969年辞去院长后仍坚持教学与研究工作, 1977年7月31日终因心脏衰竭而病逝,享年82岁。
  果应其许,在沈刚伯逝世后5年的1982年10月由台湾《中央日报》出版社出版了《沈刚伯先生文集》上下两卷,每卷50余万字,堪称巨著,书中分历史、哲学、文学、教育、世局、记事等多项,成为了真正代表沈刚伯其人的见解与思想。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