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永远记住了张静静的名字
今天是个悲伤的日子,国人永远记住了她的名字。
报道说,山东援鄂医疗队员张静静,在按规定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满,即将返家休息时,突发心脏骤停,4月6日18时58分逝世。那个爱笑的女孩离回家只有一步之遥。
面对张静静的溘然离去,别说是其家人和受其救助过的黄冈人,即便是我们任何一个获悉者,都会感到揪心之痛。说得残酷一点,假如她倒在援鄂医疗队的工作现场,或许我们又是另外一种悲伤。就在当天,结束了返程隔离期即将踏进家门的时候,她却突发疾患,年轻的生命戛然而止,怎不令人唏嘘不已、悲恨交加?
我们这些外人的惋惜和悲情,再也无法挽回这个爱笑、爱美女孩宝贵的生命,但如果我们这个社会对医护人员、特别是援鄂医护们在给予他们精神礼赞的同时,对他们多些直抵人文的身心健康的关怀,最大限度地避免下一个张静静的悲剧上演。
或许有人说,通过此番疫情,已经凝聚起国人对医护人员的尊敬之情,尤其是对援鄂医护人员,社会方方面面确实给予了最高的礼赞。但我们说,给予一个群体的关爱最怕只是一阵子、一锤子,最怕只是在他们舍命相拼时留下一时的感动,而假以时日便逐步淡忘;最怕给予他们的关爱锦上添花,而对于他们真正需要什么,却没有“后续”……
我们欣喜地看到,有的地方对于援鄂人员为合同制人员的,破格给予事业人员待遇;对于贡献较为突出者,给予岗位提拔重用,这就是对最美逆行者上佳的慰籍。也有不少地方,提出对于这些用生命守护人民安康的医护,给予终生免费旅游或其他优待……这些做得很好,却又做得不够。一方面,只是一些地方零星所为,并未形成“气候”,亟待上下左右形成“褒奖常态”;另一面,还仅停留在精神与物质奖励的层次,缺乏用心对待用心、贴心对待贴心的更加到位的关怀。
比如,对于援鄂医疗队队员及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治疗及援助,好像还没有全面启动。面对那么多生离死别,面对那么惨烈的抗击现场,面对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以及从一线转向常规工作的“分裂期”,对援鄂队员,现在好像还没有哪里有过系统的、全面的、科学的心理评估和跟进治疗及援助。紧张和艰苦的战斗环境未必打得垮这些最逆行者,但积压在心头的负担或许会拖垮他们,乃至波及其终生的幸福及家庭的安宁。而这方面,或许比落实待遇、增加福利、多加褒扬变得更加急需吧。
再比如,长时间的高负荷工作,连续的加班加点,已经让许多医护“积压”了身体的病痛。在最需要的紧张时刻,他们哪里来得及向组织提起,甚至即使自身出现不适也大多直接扛着,不愿声张。加之参加这场突如其来、史无前例的战疫,或许他们在明里或暗藏身体健康危机仍在坚守和战斗……太多的医护倒在岗位上,足以证明这个群体太需要增加休息、调节体能,以及有专项检查与治疗了。
我们对于张静静的不告而别悲痛万分,但为了防止下一个张静静的悲剧上演,我们只能依赖于坚强的制度作出超前的设计与预防。或许在十四亿人口的大国里让医护们多休息只为奢谈,那么就请对他们多些科学合理的休息安排,对于他们的体检及治疗多些福利性的制度安排,甚至对于那些有潜在疾病或疾病医患的医护,实现强制休息与治疗。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医院不合理安排工作下的透支医护健康,而且也可避免医护自身责任感驱使下的强行加班硬撑。
在正式进入隔离病房前,张静静剪去了长发。男理发师调侃,“再剪下去,就和我的一样了。”张静静回答:“等战胜了疫情,我们再留回来。”疫情即将被战胜,张静静的长发无法飘飘,但我们希望更多的医护们在全社会的细致入微的关怀中能够美丽如初,轻装上阵。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天使张静静,你安息吧!但愿所有的医护都坚强,都能得到真正的关怀与呵护!* 以上只是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