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工柳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458479766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9月02日

罗工柳:斯人已逝其画永馨

发布时间:2010-10-18 15:47:39      发布人: 孝行天下

 本报讯  今天上午9时,位于王府井帅府园路的老中央美院陈列馆内,我国杰出美术家罗工柳的送别会在这里举行。他的儿子罗安安告诉记者,罗老临终前嘱咐不要开追悼会或遗体告别会,所以他们选择了这样一个安静的方式来纪念他。没有哀乐,陈列馆里是《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四周摆放着他的一些照片,《地道站》和《整风报告》作为他的油画代表作品也从国家博物馆里借出来,还有人们敬献的花篮。罗工柳因病于2004年10月23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终年89岁。今天早上,钱其琛前往送别罗工柳。

  《地道战》与《整风报告》

  他作于1951年的《地道战》,是他生平第一幅油画,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罗工柳完全是凭着自己对艺术的悟性创作的。陈列馆的馆长汤沛告诉记者,他看那幅画的时候年纪还很小,但他能感觉那幅画里的民兵明显地透着一股土味,他甚至能闻到牲口棚里牛粪的味道,完全是生活情感的真情流露,是艺术家用心用命在作画。记者在采访罗教授的爱人、陈列馆的老馆长杨均时,老人告诉记者,当时革命博物馆要一些革命历史画,就让罗工柳画《整风报告》,罗工柳觉得《整风报告》不如《地道战》好画,地道战是他们亲眼所见,于是就画了《地道战》。后来《整风报告》也继续画了,画完之后两幅都通过,于是就被革命博物馆收藏。

  设计多套人民币

  我国使用的第一套人民币是刚解放前使用的大面额人民币,是在解放区印制的,解放后发行的二、三、四套人民币的设计工作,罗工柳都参加了。1950年,他在中央美术学院做领导工作,一天他的办公室突然来了两位客人,一位是人民银行印刷局局长,一位是印币厂厂长,因为罗工柳为解放区合作社刻制过流通代用券的木版制印,他们想邀请他参加人民币的设计工作,他答应了。“这是我的习惯,对国家的任务从来不会说‘不’字”,他在与刘骁纯的《艺术对话录》中这样描述。

  第二套人民币的第一个设计方案是用毛主席形象,但没想到毛主席看了之后不答应,于是又重新进行设计,后来选择了井冈山、延安、天安门这些重要革命纪念地作为主题。这套人民币设计方案入选了1989年奥地利出版的《国际钱币制造者》,当时他们从全世界选了八个国家,亚洲只选了中国的人民币。

  罗安安告诉记者,当时的工作是很保密的,罗工柳对家里说是去开会了,每个周末出去,干一天一夜,星期天再回来。杨均说,当时她是知道这个情况的,罗工柳经常走了几天不回来,但这是党的决定,她非常能理解。“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有一批人要到中央美院搞批斗,罗工柳知道后连夜给周总理写鸡毛信,用解放区的方式表示信的紧急程度,周总理急忙进行处理才免除了那次批斗。

  在延安和杨均一起住窑洞

  谈起与罗工柳的爱情与婚姻,杨均老人心中充满了甜蜜。1939年,他们一起分配到了《新华日报》,一起住在了一个窑洞里,在抗日战争时期,男女为了工作需要住一间房是常有的事,当时杨均刚刚20岁,大家说你们这样就算结婚了吧。

  罗工柳还有一件趣事。1942年,罗工柳与杨均调回延安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当时没有什么交通工具,敌后方的领导就给了他们一匹马,结果这匹马在路上伤了风,他和杨均就一直走回了延安。到了延安后,大家都穿灰蓝色的军装,在座谈会上,他和杨均沾满了尘土的“黄”军装特别显眼,毛主席为此还问他们说:“你们是从前方回来的吧?”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