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材集团董事长谭仲明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461336072
本馆由[ Cemiy ]创建于2012年09月03日

悼念谭仲明董事长

发布时间:2021-12-13 08:43:40      发布人: Jackson

一、叫我如何相信/ 这是您的故事/ 就好像  让我相信/ 花开  花落/ 就是整个春天的历史


——席慕容《四季》(改)


2012年8月31日下午,中材节能的宣传栏走廊上,身后的甘姐忽然拉住我:“这就是谭总,咱们集团的董事长。”


那是一张很大的宣传照片,几位领导的合影。因为刚入职两个月,集团的领导们对我来说都是一些很模糊的“上级”概念,所以我只大概看了下。只记得立在中间的那位,西装笔挺、气宇轩昂。


可是甘姐驻足了,她仰头看着照片自言自语:“你看谭总的头发……现在都快白完了……前几年见他……还只是额前白了一缕。”话语间流露的,是发自肺腑的尊敬。我也不由自主地踮起脚尖仔细端详——


那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身材高大,戴板材眼镜,头发花白,但是神采奕奕;他正跟身旁的同事热烈地讨论着什么问题,笑容自信而坦荡;那种平易和大气,令人过目难忘。


2012年9月3日,天气突然转凉。我改完最后一篇稿子准备下班时,不经意地扫了一眼公司网站,发现置顶新闻赫然写着“讣告”二字。我压着心头的慌乱急忙打开新闻胡乱地跳过诸多头衔寻找中心姓名,越往后看心越沉:中材集团……董事长……谭仲明。


我至今也无法解释那天自己的悲伤从何而来。我对谭总没什么了解,只是偶尔从公司领导的谈话中听到过这个名字,我甚至没有见过他。我打开集团网站上与他有关的文章,一篇一篇地看,看到很晚。


15岁参加工作,从基层,到高层;从工人,到领导。四十余年风雨一路走来,亲手铸造中材集团,并使之从小变大、由弱变强;自己则含辛茹苦、鞠躬尽瘁,在一切都蒸蒸日上的时候,以一种戛然而止的方式突然离开。


又是造物弄人。


二、如果所有人都不忘记/ 那么 我应该也可以/ 把所有泪水都冰凌在心里/ 或者 将它们缀在/ 这夏夜的无垠的星空


——席慕容《四季》(改)


“凡是提起他的人,没有不竖起大拇指的。”


这句话我在从小到大的先进人物学习活动中,听到过很多遍,多到以至于我曾怀疑这是一句假大空的套话:怎么会存在让每一个人都赞扬的人呢?


可是当我开始着手整理那些铺天盖地的唁电,那些发自肺腑的悼念,那些感人至深的留言,谭总的形象在心中逐渐丰满时,我才意识到,这样的人真的存在,而我见不到了。


有人记得,跟他一起爬上寝室屋顶安装三用机电源的那晚,谭总的古道热肠。我想那应该是个冬天,不然当事者的回忆怎么会如此温暖;那时的谭总应该还很年轻,心中装着宏伟的梦。


有人记得,为了治理陕南地区的尾矿坝,谭总寝食难安、四处奔波,甚至在晚餐时对着汉中市政府官员拍案而起,为的是对八千多条性命负责。我想在谭总谦逊温和的外表下,应该还潜藏着一股山东男儿的热情和血性,不然本不属于中材集团管辖的陕南矿,何以令他如此牵肠挂肚。


有人记得,谭总由于劳累过度,心脏在整整一年内频发早搏,期间他只是吃药来缓解,没抽出时间去医院,为的只是用6天时间,跑了西北、西南、华东、华北四个大区的5个城市的集团下属6个企业,还拜访了3个省级行业主管部门和1位省政府领导洽谈合作事宜。我想在谭总身边的人,肯定对他是敬佩又心疼,这样一个视工作为生命的人,信奉活得长久不如活得精彩,他终究是奉行了自己的信条,却留给身边人无尽的悲伤。


有人记得,在非洲安哥拉,谭总跟驻外员工一起过春节。他饶有兴趣地借来一把吉他即兴弹唱,引来几位安哥拉小伙儿的载歌载舞。我看着那张已被处理为黑白色的照片,天空明镜澄澈,谭总很随意地坐在台阶上,身着便装,带着墨镜,拨弦手法娴熟,脸上的微笑闪过一丝羞涩。我想如果当初没有走进鲁南,或许今日的谭总,正等待着从一份清闲的工作中顺利退休,与家人一道,享受生活。


与家人一道,享受生活。


他的妻子身体不是很好,做了几次心脏搭桥手术。谭总对自己工作繁忙疏于家庭很是愧疚,不止一次地表示:等自己退休了,要带着妻子去各地旅游,好好弥补几十年来对她缺失的陪伴。


谭总享年59岁,原定于明年退休。


三、而当风起的时候/ 我们也不过是紧一紧衣领/ 护住那颗仍在低唱的心/ 不让秋天偷听


——席慕容《四季》(改)


陶渊明是因为看到了“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才生发出“死去何所道,托体如山阿”的大超脱。


可我还没有见到谭总的家人,却已经听遍了他人的悲戚。上至高层领导,下至普通员工,从与他肝胆相照互相扶持二十余年的战友,到与他萍水相逢仅有一面之缘的人,无不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无不为他的早逝扼腕叹息。


他说:“敬事礼人,尚同敏行。”


他说:“目标明确,有计划,有办法,有人才,直奔目标,再复杂的问题也不是问题。”


我的人生阅历尚浅,或许还不能准确体会其中深意。但我有种强烈的感觉——


这两句话背后,代表着现代社会中一种极为珍贵的干净清洁的精神。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我经历着青年人共通的困扰:迷茫。既担心自己身上的学生气太浓影响工作,又害怕过早地被社会同化丧失理想;不知道努力的方向具体在哪,又不清楚生活和工作究竟作何分别。总之是一团乱麻,跌跌撞撞。


今天我仔细地感受着这种干净清洁的精神,回望着谭总顶着这八个字走过的一生,回想着进入中材水泥后感受到的企业文化。忽然的就想明白了:当你不知道何去何从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认真做好手边的事。


感谢谭总。


四、只为/ 不能长在落雪的地方/ 终其一生无法说出我的盼望/ 您是一颗被移植了的针叶木/ 我们就是那极北的/ 冬日故土


——席慕容《四季》(改)


特洛伊之战中,希腊英雄阿喀琉斯掀开被自己一剑刺死的敌人的头盔,看到的是一张俊美的女人的面庞。从此他深陷于对这个已经死去的女人的爱恋中,不能自拔。


今天我一页一页地翻着跟谭总有关的文献记录,看完我只想长哭。


为什么这样一位令人敬佩的长者,留给我的只是个背影,让我只能在冰冷记录和别人的回忆中,感受他浮光掠影的光辉;但或许,这浮光掠影的光辉本身就是一种财富。


为什么这样一位灵魂领导,留给我们的竟是唏嘘,让所有人只能在无尽的追忆中,重温他和蔼温暖的容颜;但或许,那和蔼温暖的容颜本身就是一种动力。


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励。不可否认的是,谭总没能走远。他留在了中材集团的一砖一瓦中,留在了公司早已根深蒂固的企业文化里,留在了集团的发展愿景上,留在了每个中材人的心头。


千言万语,化为鲜花团簇中,谭总遗像前的三鞠躬——


一鞠躬,谭总一路走好;


二鞠躬,谭总家人节哀、保重身体;


三鞠躬,所有中材人,我们一起加油!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