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古愚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463101744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11月27日

经历简介(一)

发布时间:2010-11-27 10:20:05      发布人: 孝行天下
        清光绪十一年(1885),刘被聘为泾阳泾干书院主讲,同时任味经书院(亦设泾阳县城姚家巷)讲习。这一年,他和前任味经书院山长柏景伟成立求友斋,两年后接任味经书院山长。刘在求友斋和味经书院宣传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进行课程设置改革,除保留经史、道学等传统课外,新开设了时务、天文、地理、算学等课程。他特别注重算学,认为西人之富强,科技之发达,原本算术。因此,他主持书院刊印了《梅氏筹算》《平三角举要》等书,并亲写序言予以介绍;他还置经纬仪于书院的观象台上,培养学生的实际测算能力。这一年,刘还与柏景伟倡议,在西安设立官书局,推销介绍西方科学与技术方面的书籍。十六年(1890),刘又创办复?机馆,研究发展农业生产的技术与经验。为了倡导种桑养蚕,他一面派学生去外地学习技术,一面在自己家里做试验,总结了从栽桑、养蚕到取丝、织绸的一整套经验,编写出《蚕桑备要》和《养蚕歌括》两书。在此基础上,他又说服泾阳知县,在县城南北广植桑园,以作示范。
  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1895年4月17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甲午战争以中国失败,割让台湾全岛与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万万两而告终。刘在陕西响应康有为、梁启超发起的变法维新运动,印发康有为的《强学会序》,积极宣传推行变法主张,还派学生陈涛、邢廷荚去北京、上海,与康、梁商讨国事,时有“南康(有为)北刘(光蕡)”之称。同年,刘在味经学院选拔了40多名优等生,创设了专门研讨国内外大事的时务斋,并要求时务斋的课程都要贯通中西:道学课“须兼涉外洋教门、风土人情”;史学课“须兼外洋各国之史”;经济课“须兼外洋政治、《万国公法》”;训诂课“须兼外洋语言文字之学”;地舆课“必遍五洲”;制造课“以火轮舟车为最要”;让学生了解中国,了解世界。斋中还订有《京报》《申报》《万国公报》等报刊,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时务斋实际上成了陕西最早的维新组织。次年,倡议创办陕西保富机器织布局,期望发展陕西近代工业以抵御外国资本入侵。织布局厂址就定在泾阳味经书院刊书处,并派学生陈涛到湖北、江苏考察办厂经验,联系购买机器,但终因筹款困难和守旧派作梗而搁浅。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
  • 清明节,我去过三次,是我妈妈的家


    写信时间:2015/06/13 11: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