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博物馆原馆长胡寄樵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464758173
本馆由[ 永恒追忆 ]创建于2015年05月29日

怀念父亲

发布时间:2015-09-11 12:44:42      发布人: 胡玉

                                                                 怀念父亲

                                                                           胡  铭

      提起您的名字胡寄樵,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书画篆刻、考古鉴定、文史研究等,作为儿子,我更在意的是您———一位刚毅的父亲,一位慈祥的父亲。在很小的时候,我就似懂非懂一个词“风雨同舟”,当年您遭受政治厄运,备受世人冷眼,人落寞,志不丧。您挺起脊梁,为我们遮挡了一切,支撑着这个家庭,我五岁时就跟着您上省城告状,相毗连的省公安厅和省博物馆是您必去的两个地方,现在想来既酸楚又有趣。您潜心致力,学养至深,同时也铸就了刚直率真的品行。著名书画大家赖少其先生曾为您写下“耿介”二字,其实这正是您毕生的极好写照。
   “你父亲患的是晚期癌症。”医生的话犹如五雷轰顶,当时我脑子一片空白,也不知是如何走进您的病房。您看见我就问道:“才五点钟,你怎么就来了?工作重要啊。”我敷衍道:“办完公事就顺便过来了。”殊不知我是接到医生电话才急奔医院的。您仍像往常一样面对疾病,您爽朗的笑声却深深刺痛我的心,我不敢也不愿告诉您实情,转身进入卫生间,流下了您生病期间的第一次眼泪。后来我常说:“我只希望看到父亲平常的样子,不愿意看见他的笑容和痛苦状,那些对我都是折磨。”
      当正月的喜庆气氛还没有散去的时候,我们全家就怀揣希冀赶赴上海,此时您已知道被确诊是胆管细胞癌,这可是癌中之“王”啊,但您还是陪我们吃,陪我们笑,陪我们上街,也许您没有想到生命已步入了倒计时。我小心扶着您走进伽玛刀治疗室,您疼痛难忍,可却依然装作没事。在医生电脑前看见您伏在床上一动不动地接受激光治疗,我的心碎了。这就是我一向坚强的父亲?医生说您很配合,我知道那是您对生命的渴望,对生活的眷念,对家庭的安慰。在上海的十六天,我们一家人日日相伴,时时相随。为了使您开心,我们常常让您和远在外地的孙女以及在国外的外孙通话、视频,您总是笑着大声说:“你放心,爹爹身体很好啊。”其实,您最关心的是孩子们的学习,只是不想让他们再背负着一种牵挂和担忧。您一生勤奋,不靠别人,就连我们伺候您,您也是尽量不允,您也不想麻烦单位和亲朋好友,宁愿一个人默默忍受一切。
上海归来,您的身体每况愈下,虽有血蛋白、基泰等药物维持,但仍虚弱异常,烟瘾特大的您对香烟也没有多大兴趣了。不过只要有客人来访,您还是挺兴奋的,还是那样热情接待,或谈文说艺,或拉拉家常,疼痛时也仅仅用手轻按腹部,表情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您常说道:“身患重病,但我不沮丧,不流泪,我的儿孙能有这样,我感到欣慰。”您是那样的开朗、乐观。然面对母亲一个人时,您也会有伤感之意,一句“我陪你的时间可能不多了”让母亲泪流满面。也许这就是真实的人性。
     病情再度恶化,您不得不又住院治疗,这是上帝留给您在世间的最后一个星期。在离开我们的前两天,您吃力地与学生们谈论如何打造书法篆刻地方特色的话题,还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时不时露出一丝笑意。弥留之际,您还动情地与朋友、同事谈及要保护好文物古迹,并要求报社记者来医院面谈。这就是人之境界,一位殚精竭虑的文化老人对事业的拳拳之心可见一斑。这就是我值得敬佩的父亲,无怪乎有人称您是一位集真情、真气和真知于一身的“三真”先生。
   “胡兄,你醒来后立即通知我,无论是白天还是夜里,我都会第一时间赶来与你谈心。”您的老友冯仲华叔叔对着昏迷中的您说,足见师兄弟间的笃深情谊。次日上午,冯先生没有等到您苏醒的消息,含泪写出了“谊托同门他山攻玉难得君能成畏友,痛丧知己老泪怆怀奈何天不留斯人”的大幅挽联。
平时您最疼爱小孙女,当我们把您病危的消息告诉她时,孙女顾不上吃饭,立马奔往火车站,凌晨四点终于赶到您的病榻前,握着您的手不停地摇动,大声呼唤着您,我们所有人都在期盼着您能回应,可事实竟是如此的残酷。此时您的双眉紧锁,微微发红,也许您知道孙女就是您等待的最后一个人。两小时后,您静静地离去。
您走得安详,但不免带些许遗憾。因为我知道,您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需要完成,英王府的修缮、“空白点”瓷的研究、将军崖岩画的破译等等,无不为您所关注,尤其是将军崖岩画。多少年来您一直将岩画图像张贴在书房门上,灵感源于多思,即将揭盖时您却无力续写早已动笔的那篇考证文章了。另外,您还有个心愿,就是回绩溪老家看看,无奈病情加重,终未成行。您的这个愿望一直堵在我的心里,不过没事,在您今年生日的时候,我定会捧着您的相片到老家走一趟,让您感受家乡的气息,领略家乡的美景。
    您不求闻达,谦逊低调,待人真诚,并影响着一批后学,您的刻苦精神和人格魅力早为大家所推崇和称道。您的不幸逝世,各新闻媒体给予了高度关注,安庆电视台及时播报了消息,安庆晚报更是首开先河辟专版以纪念。在您的人生告别会上,社会各界人士五六百人前往吊唁,来自各国各地的领导、朋友三十余人赶来安庆,送您最后一程,数十名弟子在您的遗体前痛哭、跪拜,场面震撼,气氛感人。是他们,使得您的生活更加精彩,使得您的离别更加风光,所有这一切,相信您泉下有知。
    这段时间您无数次走进我的梦里,您依然是那样的器宇不凡。每次去扫墓,我总是最后一个离开,临行前用脸颊紧紧贴住您墓碑上的瓷像,好让您真切感受到血脉的涌动。“寄意托孤梦,樵风自有天。精研不囿古,神韵霄汉间。”这首《哭父》是我无尽的哀思。
希望您的精神佑我前行。

      祝我敬爱的父亲在天国一切安好!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