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铭忆南都记者过国亮
12日上午10时,我给同事刘晓燕打了个电话,问她:不打算为过兄弟写篇讣闻么,忆忆生平,以示纪念。她沉默了一会,想了想说,我和他妻子是大学同学。
就在几分钟前,晓燕发了一条微信:惊闻老过今晨往生,昨天大家还在为他加油呢。两张照片配图,一张是前一天南都新闻奖颁奖典礼上过国亮的获奖感言视频,一张是他和帅气儿子的合影,儿子方才三岁半。几乎同一时间,同事微信圈都在发出这个不幸的消息。这个周末,因过的离世,变得无比哀伤。想想几天前还在视频中看到的人,还在听他乐观地气喘吁吁地笑言,“癌症,我把他视为一个大奖。朋友来探视我的时候,我也反复叮嘱:保重身体,记得检查。人在那,战斗力就在。”一众人还在为他鼓劲加油,一众人还在为他祈祷。仅仅过了个晚上,天亮时分,这个人却从人间去了天堂,跨度如此之大,只能感叹,生命真是无常,谁也不知道明天我们在哪,唯一可以把握的是珍惜当下,不负今日。
两三个星期前,晓燕和三位同学前往珠海,看望过国亮。她也是前不久才从同学圈里知晓,过的妻子小汪,就是她大学同班同学同一宿舍的好姐妹。小汪也在南都珠海新闻部,和过国亮既是夫妻,也是同事。晓燕说,自2001年大学毕业后,中间和小汪有过两次见面,后来同学都已为人妻为人母,为生活东奔西走,难得一聚。虽然同在南都,由于不同区域,不同部门,也鲜有机会一晤。那天在过家,几个同学也只能说些安慰宽心的话,然后匆匆道别,甚是感伤。“过的气色尚可,经过病痛折磨,身体比较虚弱。”晓燕说,因到了肝癌晚期,医生让他回家,该干嘛干嘛。如此说来,应该为时不多了。问他有还有何未竟事宜未了心愿,他说想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去趟西藏。显然,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不可行的。
过兄弟的病很突然,可谓来势凶猛。春节前,还是一个健步如飞整版整版发稿的小伙子。春节前一天,因腹部疼痛去医院检查,医生居然开口就说是肝癌,且到了晚期。去广州几家医院一查,居然都是这个结果。关键在于,发病前亦无任何征兆。只能抱悔,其实可以每年做个详细全面体检的。这个在南都工作了整整十年的硬汉子,多少有些不服。多少巨风巨浪危险采访经历了,这个病算什么?事实是,有些事确实可以不服,但是,白纸黑字的检查单据,满身正在扩散恶化的癌细胞,你怎么都斗不过它。
“命运向我露出爪牙,我向他做个鬼脸!”患病后,过兄弟写下一张字条,依然那副天性的乐观态度。在介入治疗后,他在微博“调侃”自己是“起夜家”:如今整幅的睡眠,像被卖布头一样撕得支离破碎。每次被迫如厕归来,我都暗笑自己:丫真是个‘起夜家’!”自然,不忘写下字条自嘲自娱一番。
过兄弟的娱乐精神,很多南都同事领教过,只要他开口说话,气氛立马活跃。2003年从江西南昌大学毕业,他应聘来到南都珠海记者站做记者,跑突发,第一个月工资发了,马上去买了辆摩托车,骑着,满大街跑新闻。工作之余,驾驶爱车到处溜达溜达。满有个性满有想法的人。
记者很辛苦,对发稿大户的过兄弟来说,更辛苦。在珠海记者站,他收获了爱情,把同事发展成了妻子,紧接着,收获了儿子。本来,一家三口其乐融融,说不尽的幸福。
仗义,血性,逗。外表硬汉,内心体贴,是他给同事的印象。2012年下半年,南都与中大传播与设计学院开办了一个在职研究生班,过百同事报名参加入学考试,过国亮考了个第一名,绝大多数人没考上。“他的英语特别好。”深圳新闻部首席记者周昌和也考上了,他说和过国亮上课,老师问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一阵沉默过后,唯独过国亮答得上来。对于离开校园10余载,英语书本早就交给老师的记者编辑们来说,过的惊人记忆力让人诧异。课余,大家一起喝点小酒,天南地北无所不聊。过国亮喜欢抽烟,和周昌和住一个房间,从不在房间抽烟,因为周不喜欢抽烟。一个细节不难看出,他很注重别人的感受。外表粗旷,但并非粗人。
南都新闻奖颁奖典礼上,过国亮参与统筹的一个大型系列报道获得金奖。以一段视频方式,他发表简短的获奖感言,并借此感恩感谢在他患病后的相助。这段视频成为他留给大家的最后影像,以及告别感言。国亮留给大家最后的话是:“人在,阵地在,人在,战斗力就在。”逝者长已逝,生者当珍惜。让我们记住这位兄弟:过国亮,男,江西鹰潭人。2003年毕业于南昌大学新闻系,随后入职南方都市报。2014年4月12日6:30,因患肝癌晚期,医治无效,在珠海逝世,终年31岁。
生不易,死易,健康最为要紧,兄弟姐妹们,且行且珍惜了。切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