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庄连”:铁的信念永不动摇
2007年07月13日 大河网
大河网讯 2005年11月21日,“叶挺独立团”组织了建团八十周年庆典活动。活动中,他们邀请了叶挺之子叶华明、叶正光,朱德的女婿刘铮,周仕第之子周坚,陈毅之子陈丹淮,罗荣恒之子罗东进,杨成武之女杨俊生、杨东荣,陈光之子陈东海,肖华之子肖云,以及战景武、赵庆寿、杨迪铣等老首长、老领导。在这次活动中,通过与这些老首长子女的接触、交流、座谈,官兵们深深感到,每名同志对他们父辈们工作过的地方都是非常向往,对铁军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对铁军部队建设都十分关心和关注,对铁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都有深刻的了解。
当时,老首长的子女来到团队时什么要求都没有提,他们只是要求给每个人配戴一个“铁军”臂章,他们说“戴上‘铁军’臂章,我们也是铁军的一分子”。当给这些老首长的子女戴上“铁军”臂章时,他们都显得非常兴奋,神采奕奕,精神饱满,好像年轻了许多,每个人都主动把衣服扣好,自行列队,挺胸抬头。近八十岁的叶华明老先生激动地对大家说,我的父亲一生信党、爱党、跟党走,在这支部队成就了他的英名和事业,今天自己能够像一名铁军战士一样步入这支队伍之中,我感到这是对先父最好的纪念。朱德的女婿刘铮握着团长黄成友的手说,我一生的夙愿就是要到父亲工作过、战斗过的团队去看看,今天终于有了这样的机会,看到你们这些精神抖擞、生龙活虎的铁军官兵,就使我联想起老将军们当年带领“铁军”官兵进行的那些战无不胜的战斗故事。周士第之子周坚夫妇,原来没有邀请他们。可当他们得知将组织“叶挺独立团”团庆活动后,自己就通过多种渠道联络,表示坚决要参加这次活动,他说自己来这支英雄的部队就是要了却一个心愿,要亲自到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去看看。团队组织这些老首长子女参观了团史馆。杨成武之女杨俊生在参观了团史馆后动情地说:“看了你们红四团飞夺泸定桥、奇袭腊子口的一幅幅照片,就想起父亲以前讲过的这些故事,心里非常激动。我们作为铁军的后人,不应该躺在前辈的功荣薄上,希望新一代铁军创造出无愧于前辈的英雄业绩!”
庆典活动中,官兵们还请这些老首长子女参加了“话传统、强使命、创辉煌”座谈会。会上,各位老首长无比深情的一席话深深地感动了每名铁军官兵,概括起来那就是“铁的信念矢志不渝”。座谈会上,战景武老首长对我们这支部队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我们“铁军”八十年的历程就是一部铁心向党的忠诚史、无坚不摧的战斗史、群星闪耀的英雄史、开拓进取的奋斗史、鱼水情深的爱民史。座谈会上,这些老首长的子女对铁军的光荣传统不但了如指掌,而且对其内涵也把握得很准。叶挺之子叶正光充满深情的回忆起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他说,父亲被捕后,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对党的信念从未动摇。虽然他有一段时间脱离党,但是他的心一直都是向着党。父亲从重庆回到延安,当时问周总理:“来到延安以后能不能恢复开除的党籍。”总理说:“不能。”我父亲说:“为什么?”总理告诉他,因为在外工作对党比较有利。父亲又问:“党为什么非要开除我的党籍呢?”总理说:“你不会懂得。”他虽然不明白,但他还是服从组织决定,他说:“这是党的命令,虽然说我不是党员,但我还要服从党的指示。”肖云同志谈到,‘铁军’之所以战无不胜,只因为它有一个必胜的信心,必胜的信心又来源于哪里呢?来源于一种必胜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为了革命的理想,不怕死,视死如归的信念,这才是铁军的精神。在谈到我军历史使命时,陈东海同志说,军人当前面对的主要问题还是台湾问题,虽然我们现在不能把台湾收回来,但我相信会有那么一天的,我也盼望着有那么一天,我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座谈的老首长反复嘱托和叮咛我们,要把团队的优良传统继承好,发扬好,传播好,让团队的优良传统成为官兵为之骄傲和自豪的精神家园,成为激励官兵们在履行我军历史使命、完成各项任务中奋勇当先、誓争第一、再创辉煌的动力源泉。
座谈会上这些老首长子女的话语道出了我们铁军的灵魂,那就是“铁的信念”,即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永远听党话,跟党走,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
当兵就到“刘老庄连”
卢大伟,来自江苏省淮阴市刘老庄村,叶挺独立团“刘老庄连”战士。卢大伟从小就在爷爷讲的“八十二烈士血战刘老庄”故事中成长,从那时起,卢大伟就有了自己的梦,八十二烈士就是卢大伟梦中的英雄。
2004年12月12日,卢大伟参军了。母亲握着从未出过远门的卢大伟双手,嘱咐到:“孩儿,听说你要去的部队就是叶挺独立团,‘刘老庄连’就在那个团,你一定要争取到‘刘老庄连’去当兵啊,其他部队条件再好咱都不去,因为你是刘老庄人的后代”。娘的话和自己的梦是一样的,卢大伟认定,入伍就要到“刘老庄连”,当兵就要当“刘老庄连”的兵。
火车上12个小时的旅途,卢大伟就为同车的新战友讲了一路“刘老庄连”的故事,看大家听的过瘾,卢大伟也更找到了 “刘老庄连”的兵味。下了火车,卢大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缠着来接站的部队干部带自己去看“刘老庄连”,还对接站干部美其名曰重温历史。卢大伟走一路,看一路,讲一路,看到接站干部被自己的故事震得一愣一愣的,他又趁热打铁表起了决心:“我们刘老庄的青年不会忘记刘老庄连,刘老庄的父老乡亲们也惦记着刘老庄连”。结果自然是被打动的接站干部向上级汇报了他的情况,卢大伟终于实现了妈妈的心愿,也如愿以偿的圆了梦。
卢大伟到“刘老庄连”后,有幸参加了“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连队接到上级的紧急通知,需要临时在海边设置一个高6米,宽12米的飞机射击目标,连长做了简短的临时动员后,每人只带了一壶水,便匆匆的向目的地赶去,到达设置点就走了三个半小时,战士身上的汗水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衣服上盐渍斑斑,连续奋战3个小时也只垒了目标的一半。已经成为“刘老庄连”鼓动专家的卢大伟看到这种情况,又开始扮演战地宣传员的角色,“同志们,发扬我们刘老庄连‘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敢于啃硬骨头,善于打硬仗,咱‘刘老庄连’的传人从没有给‘刘老庄’连丢过脸”,这一嗓子还真管用,全连提前2个小时完成了突击任务。
这就是卢大伟,“当兵就到刘老庄连”是卢大伟的选择,当了“刘老庄连”兵的卢大伟还真没干孬过。